根据策伯克多尔济和叶普根尼的观察,沿途护送他们的那队骑兵手里的火枪就是火帽枪,但对于这种新式武器中国人防备的很严。
到了年底,高彦明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母国。
一去八、九年,当年二十来岁的小伙儿,现在已经是一个稳重的中年人了。
高彦明为陈鸣带回了两份协约书,中西《马德里条约》达成,中荷《巴黎和约》达成……
第799章 位面之子,气运之子
承天十一年二月一日。
大都督府的大礼堂里,一群人军姿肃立,在等待一个他们人生历程中难得的高光时刻的到来。
这是从各战场上随军返回南京的一批将校军官,和在京的功臣们——主要是后勤部军官。
他们有的还是加号校尉,有的是将军,有的是上将军,也有的是大将军。
但在今天过后,他们的军旅生涯就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了。
他们会变成将军、上将军、大将军,以至于元帅。
这一拨的军官最低也会是将军军衔,再低的人已经不够资格入内了。而另外一批人,有士兵、士官和中低级军官,他们确实要等授衔仪式结束之后再接着登台的立功授勋官兵。
是的,国防军中又多了一个元帅。
在继陈鸣、陈二宝之后的第三个元帅。被授予的人却不是功劳卓著的北美远征军总指挥,而是一直待在南京的后勤部的一把手陈权。
不少人下意识的要反对。可是,所有人都细思一下,却又根本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北美远征军的功劳是很大的,但人家后勤部总理多个战场的军需物资筹备工作,功劳就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