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样一来,荷华的婚事就成了一个大难题,因此灭赵回来之后,秦王政就从来没有和荷华的母亲郑姬谈起过荷华的婚事。但这样拖着也不是办法,荷华都十八岁了,再拖两年,就成了老姑娘了,难不成就让荷华终身不嫁吗?
想到这里,秦王政也不禁苦笑起来,看来显示神迹,并不全是好事。而这时秦王政忽然灵光一闪,不是还有一个显示过神迹的人吗,高原就是随火石天降,以前高原不仅表示出十分出色的用兵能力,而且在入主代郡之后,高原在治国理政方面,也丝毫不逊色,他和荷华年龄也相当,到是和荷华婚配的最理想人选。
虽然现在代郡和秦国处于敌对,但秦王政一直都还记得,得知高原降临之后,赤松孑占卜得到谕言:虽降于赵,终益于秦。因此秦王政也一直对此耿耿于怀,从现在的情况来,虽然高原降临在赵国,但并没有使赵国富强起来,相反还被秦国所灭,也算是部份的印证了这个谕言,这么看来,高原未必会和秦国长期敌对下去。
而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秦王政心里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这一次灭掉了魏国,秦国的统一大势基本就势不可挡了,而代郡毕竟是偏于一隅,难有大作为,秦国再给予高原足够的礼遇,说服高原投降秦国,也不足不可能。具体的条件是可以商谈,而且现在高原并没有称王,仅仅只是称君,这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因为按秦国的最高爵位,是封侯,在名议还比高原现在的武安君高一级,当然在实质上,高原是一方诸侯,当然比秦国的封侯要强得多,但在大势之下,这已是高原最好的结果。实在不行,可以给高原多分封一些封地,多给他一点私人的权力,这样的条件,高原应该是很难拒绝。
等高原归降了秦国,那么赤松孑的谕言也就完全应验了,那个时候就可以考虑,把荷华嫁给高原,这样一来,也可以拉陇高原,让他尽心为秦国出力,在自己百年之后,可以辅佐扶苏,使秦国的基业能够长期发展下去,而以高原的才能,一定能够成为秦国的栋梁之材。
而秦王政又想到,扶苏的年龄也不算小了,虽然说自己正当壮年,不用急着考虑身后的事情,不过对扶苏的培养,也不能放松,就算自己能够统一天下,但一个人的精力终是有限,秦国的强大,也不是只靠一代国君就行,从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开始,一直到自已,己经是第七代了,而秦国幸运的是,这几代国君中,尽管才智各有高低,但没有一个昏庯无能之君。秦国才一代一代的不断强大,因此对继承人的陪养,也不能轻视,虽然扶苏不如荷华那么聪明,但也算是中上之材,可惜性孑太柔弱了,而且心肠也软了一点,以后有必要让他在军队中去历练历练……
想着想着,秦王政也不觉出了神,就在这时,只听赵高尖细的声音道:“大王,己经到了。”
秦王政这才醒过神来,抬头一看,大队人马已经到了渭水边,这时在这里已经聚集了两万秦军,在祭台前站成四个方阵,整整齐齐,留出了一条通行祭台的道路。而仪仗队伍已经在道路两侧列开。于是秦王政下车,带领着荷华和文武官员从仪仗间穿过,走向祭台。
这时鼓乐之声大作,奏的正是《无衣》之曲,两万秦军将士齐声高唱,滚滚之音直上云霄、轰传四野。乐声将尽的时候,秦王政正好走到祭台前,文武官员按照爵位官职,分列在台下两侧,秦王政和荷华登上祭台。这时赤松子带领着四名卜者早已在祭台上跪伏于地,迎接秦王政的大驾。
秦王政登上高台之后,对赤松子道:“仙师平身。”
赤松孑这才站起身来,道:“大王,公主,时辰己到,可以开始了。”
秦王政点了点头,和荷华一起,来到了早已设好但香案前,跪伏于地,连拜了九拜,然后秦王政起身,当众朗读祭文。而荷华仍然跪在香案前,继续祷告上天。
其实说是祭文,实际就是一份伐魏的檄文,是由李斯起草,首先历数魏国在历史上给秦国造成的伤害,然后又给魏王假安上十几条罪名,当然都是罪大恶极,基本达到了人神共愤的标准,表明这一次伐魏之战是吊民伐罪,解救魏国的百姓于水火,并不是为了秦国的私利,最后讫求上天的佑护,让秦军取得胜利。虽然东方六国一向视秦国为虎狼之国,以暴秦相称,但在秦国内部,还是认为自己是仁义之师,王者之国,这个大名份必须要确定下来。
李斯确实不愧是这个时代的文章大家,这一篇祭文写得骈四骊六、富丽堂皇,而且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再加上秦王政的声音洪亮,读得抑扬顿挫,台下的两万秦军都听得十分淸楚。
等秦王政读完祭文之后,将祭文烧掉,连同奠品一起投入渭水中,台下的士兵齐声欢呼。荷华这才站起身来,退到台边,祭水仪式才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