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页

当汪孚林逛了许久,夜色降临的时候,他就听到左手边一家酒楼中传来了丝竹管弦之声,其中恰是吴侬软语手拨琵琶轻吟浅唱。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听这弹词唱得雅致,同样家里经营客栈,同时也附带做饭食生意的于文顿时羡慕十分:“词写得好,唱得也好。”

汪孚林顿时笑了,如果叶青龙在这里,一定会没好气地抱怨,唱得都是什么玩意,一个字也听不懂!不过前后两个小伙计的性格截然不同,相同的就是都爱表现,于是他也不强求,赵管事又笑而不语,他索性就这么信步走进了这家酒楼。迎上前来的伙计见汪孚林二话不说就要上二楼,知道是有钱的,顿时满脸堆笑在前引路,可走在前头的他才刚刚踏上二楼的地板,就只听咣当一声,定睛一看,却是有人摔了杯子。

“唱得什么乱七八糟的!这都什么年头的词了,哪个穷酸写的,快换,唱个欢快的!”

汪孚林这时候也上了楼,见拍桌子的是条大汉,四周围还有几桌客人全都侧目以视,却没有人出头,他见那摔破的杯子只是在这大汉桌旁,那歌女还好端端的,只是噤若寒蝉,他也懒得出头管闲事,找了张靠墙的桌子,和于文两个老卒以及赵管事主仆俩都坐了下来,就在一片寂静的氛围中连点了七八道菜,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有,外加两道时蔬一道汤。毕竟,天天在船上吃,那厨娘的手艺就算还凑合,带的盒子熟菜也不少,可他还是嘴里寡淡无味。

等那小伙计一溜烟下去传菜了,汪孚林听到四周没动静,不禁讶异地扫过去一眼,可这一眼过去,却发现人人都在看着自己,他顿时更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下一刻,他就明白了怎么一回事。因为之前独霸一张桌子的那条大汉,竟是把于文给拎到了一边,直接硬挤到了他这一桌上!

“小兄弟哪来的?”大汉的口气很随便,说出来的话也同样很随便,“碰上就是缘分,能不能加双碗筷?”

第二五七章 打行的把头

对于这么一个不请自来的家伙,汪孚林少不得多瞅了人两眼。一身半新不旧的短衫,下头一双黑布鞋,前半截鞋面赫然洗得发白,光着头没戴帽子,脸上依稀有些晒斑,一双蒲扇似的大手上,还有清晰可见的老茧,综合这些来看,此人至少绝非养尊处优呆在家里不出门的人。而最重要的是,这大汉看人的眼神很专注,丝毫不畏惧与人直视。想到同桌还有戚良挑出来的两个老卒,号称战场上一等一的好手,他也就不动声色地笑了笑。

“兄台要是不吝自报家门的话,那倒没问题。否则,我只能说,我不习惯和陌生人同桌。”

汪孚林没有直接答应,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反问了这么一句,那大汉顿时愣了一愣。紧跟着,他的目光略过了小不点似的于文,在两个坐如钟的老卒身上一扫,这才傲然说道:“我便是昔日在杭州城下打过倭寇的钟南风!”

对于这样一个回答,汪孚林看着这位结实的肌肉,壮健的体格,再一扫楼上其他客人的言行举止,又见那歌女抱着琵琶坐在那儿不敢动,他就知道恐怕这钟南风说的话,至少有大半是真的,可也显然没有全都说实话。

此时此刻,下头伙计已经托着条盘上来了,他对钟南风蹭到这桌熟视无睹,径直把两盘凉菜放在汪孚林面前,把酒壶酒盏安放好,继而点头哈腰地退下,离去时方才迅速朝钟南风投去一瞥。看到这一幕,汪孚林便笑眯眯地拿起了酒壶,却是先给两个老卒斟满。

两个老卒霍正和杨韬到徽州生活这大半年,充分享受了生活,再加上汪孚林逢年过节必有馈赠,对他们又客气有礼,所以这次听戚良的吩咐跟出来,他们都没有半点不情愿。这会儿见汪孚林又这般客气,亲自给他们斟酒,其中年纪大的霍正赶紧伸手拦道:“小官人,这怎么使得!”

“这位钟兄只不过是打过倭寇,就能够如此昂首挺胸引以为傲,霍叔杨叔两位可是货真价实杀过倭寇的英雄,我亲自斟酒有什么使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