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三春七夏 巫山 2420 字 2022-10-21

程逾白教徐清坐在轮车上,随着轮车旋转两手扣住瓷泥拉坯。

原来刚从市场买回来的瓷泥,是砖头大小的长方体泥块,专业术语叫不子,一块大概重五斤,要先用力摔打,排出瓷泥里的气泡,再把瓷泥放到轮车上。

程逾白已经处理过了,给徐清的是一块相对柔软的瓷泥,可即便“柔软如他所言就是一团面”,可她依旧手笨得完全无法掌控“一块石头”。

她这才明白徐稚柳当初所说,陶泥和瓷泥的区别在哪里,两者的“柔软”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瓷泥韧性强,不会轻易随你的意志发生改变。

你将它塑造成型的同时,它也在驯化你的无知与浅薄。

徐清深感一种冥冥中注定的东西正朝她走来,后悔无用,忏悔无用,她切切实实走错了路。她问程逾白:“我要学习多久才能拉出一只碗?”

“每个人天分不一样,短的两三个月就能做出个样子,长的两三年也有。”

她张张嘴,哑口无言。

如果她天分极差,要两三年才能学会拉坯怎么办?程逾白说:“除非你能长出翅膀飞起来,否则就别动歪脑筋,老老实实玩泥巴。”

徐清被一拳头打了回头,老老实实盯着手下那团不听话的瓷泥,一鼓作气折腾了半天。

程逾白就在旁边的轮车上利坯,车上有个圆头,在古代叫做死人头,把碗倒扣在上面拍打,可以保证每个碗的大小一致,再用刀削出碗底,把碗身利薄。

他动作很快,也很稳,熟稔地坯转过来,转过去。利好成型后,蘸着红色颜料写底款。徐清看了好一会儿,问他:“为什么取名一瓢饮?”

程逾白头也没抬,目光专注地盯着笔下:“你没听过那句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徐清点点头,评价道:“你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又有见长,可以拿影帝了。”

程逾白一笔往下,一气呵成,三字草书“一瓢饮”的款识就这样烙在碗底,如同一个作者的名讳,一个头衔,一个代表,将随之作品相伴永生。

“你知道康熙帝为什么一度禁止在瓷器上写字吗?”

程逾白觉得好笑,有一天竟然轮到她考他了。他当然不能扫她的兴,故而好奇道:“为什么?”

“因为摔碎了不吉利,有的民窑就在瓷器底部画上树叶、花瓣一类的小图案,当作自己的logo,你就不怕吗?”

她说这话的时候,程逾白正双手捧着碗,预备放到架子上晾干。他动作轻柔,小心翼翼看着脚下的路,冷不丁朝她看一眼,假意碗要落地,虚晃一枪后,再双手抬高把碗放好。

徐清被他吓了一跳,他反倒气定神闲:“康熙死了多少年,你还信他的鬼话?”

徐清跑去架子边摸了摸利好的坯,泥巴很软。程逾白回头来拍她的手:“摔碎了怕不吉利,你现在故意搞破坏,就不怕了?”

“迷信。”

程逾白被气笑了,瞪着她。

一个小学徒,凭何而来的高姿态?可怪就怪在,不管以前还是现在,他都特别吃这一套。别的人敢乱摸乱碰,早就被他踹出去了,偏这丫的还敢挑衅他?程逾白说不出来,为什么他会这样的受用。

那个一起身就乱糟糟的世界,幸好她又回来了。

徐清和他对视了一会儿,别开眼睛看向远处,漫不经心地问:“之后要做什么?”

“没什么了,等晾干就可以画彩。”

程逾白拎着一张小板凳,坐天井下晒太阳,手上捧着一本古籍,翻看了两页眼睛疼,就把书合上了。徐清找了另外一张小板凳,坐在对面。

两人中间隔着一方大水缸,水面上浮动着细碎的金影,他在阳光里,她在屋檐下。

她还在诧异,难道他一天就做一只碗,然后什么也不做,晒着太阳等晾干?程逾白虽然没有看她,可眼角余光全是她的影子,一颗心静不下来。

他仿佛回到那个久远的毛毛躁躁的时期,随便修个碗都汗流浃背。

“你通常都画青花吗?”

“不一定,有时候想简单一点就画青花。”

仿古就不一样了,基本都是根据制作古瓷的流程来。有些青花很复杂,需要先把晾干的坯低温烤一下,坯硬一点才更好画,画错了还能修改,最后上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