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有利条件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仍然拿第一次世界大战来讲,在“爪哇海战”之后,协约国的战争实力也达到了极限,其几个主要成员国的国内情况都不太稳定,急需尽快结束战争,休养生息,解决国内矛盾,稳定国内秩序。如果战争拖下去,就算协约国集团能够获得胜利,也很难迅速恢复元气,最终导致辛苦获得的胜利果实失去意义。
在此情况下,协约国集团自然希望通过和谈的形式结束战争。
而此时的情况却并不一样。
在获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之后,帝国就开始调整整体战略,并且加强了国内建设,并且在七十七年(45年)初的时候,将战略动员级别由三级降低到了二级,从而让国内绷紧了的战争神经放松了下来,让已经在战争中煎熬了数年之久的帝国军民,特别是后方的平民获得了喘息的机会。由此,帝国的国内矛盾也得到了缓和,帝国的战时内阁政府更是获得了国内民众的大力支持。
以当时的情况,就算战争再拖上二到三年,帝国也不会爆发内乱。
如果帝国政府加快战略转型的速度,在确定了全面战略优势之后,将战略动员级别降低到第一阶段,帝国甚至可以坚持五年之久。
相反,美国别说坚持二到三年,能够撑到七十八年(46年)年底就非常不错了。
在此情况下,美国又有什么有利的谈判条件呢?
当然,美国也不是没有谈判的筹码。
与俄罗斯相比,美国在陆地上没有直接的敌人,更不会遭遇两线作战的尴尬处境。虽然其北面的加拿大是英国的海外属地,南面的墨西哥以明印混血后裔为主,但是加拿大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且在上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倒向了美国,只是在名义上属于英国的海外属地,而墨西哥却没有多大的战争潜力,难以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如此一来,美国有足够的能力加强本土防御,并且在本土作战中给予对手沉重的打击。
与英国相比,美国不缺乏战略物资。在美国本土,几乎能够找到所有与战争有关的重要物资,其钢铁、煤炭、重油、橡胶、粮食、电力、水泥、化工等行业都非常发达,足以支撑起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就算美国的有六成以上的工业区集中在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很容易遭到舰队的打击,可是以芝加哥、底特律为中心的五大湖地区集中没美国近三成的工厂,而且有大量重工厂。只要该地区不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美国就有能力继续坚持下去。
与法国相比,美国拥有广袤的国土,其战略纵深仅此于帝国。在此情况下,就算帝国拥有足以与德国陆军媲美的装甲部队,并且能够通过强大的海运为前线作战部队源源不断的提供作战物资,也很难在短期内占领美国本土。另外,要完全占领美国本土,帝国需要动员至少五百五十万地面部队,投入数以千万吨计的作战物资,调动成千上万艘船只,并且做好牺牲上百万官兵的准备。如此一来,帝国愿意承受这么巨大的消耗与伤亡吗?
凭借这三点,如果美国不考虑后果,完全可以坚持下来。
当然,美国也绝不是无懈可击。
第四舰队在短短二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就让美国东北部沿海地区变成了废墟,导致上百万美国平民伤亡,数以千计的工厂被摧毁。如果战争继续发展下去,美国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怎么击败对手,而是怎么控制住国内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