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避免损失所有动力,就得优化动力舱的布局,尽量避免被一枚穿甲弹摧毁所有动力舱的情况出现。甚至要做到在交战中,背向敌人所在方向的动力舱不会被摧毁。当然,极端情况下,战舰上的所有动力设备都有可能被摧毁。为此,工程师只能尽量分散布置动力设备,并且将所有动力设备都安置在装甲盒内。当时,“省”级战列舰超标的三千多吨重量中,几乎全部用在了动力舱的防护上。
自我修复能力是战舰在离开战场之后,返回港口之前,进行自我拯救的主要手段。这既有受损战舰的自我补救,也有舰队内其他战舰的支援。相对于前两点,战舰的自我修复能力在帝国海军中的各级战舰上一直做得比较好,大部分战舰上都有用于维修受损舰队所必须的材料与设备,而且舰队官兵也有这方面的能力。
从“综合防护”与“综合生存”能力就能看出,快速战列舰比条约型战列舰强大得多。
在近似于拼刺刀的,“短兵相接”的战斗中,四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与四艘“省”级战列舰都挨了不少的炮弹,可是这两种战列舰的最终结局却完全不一样。
据帝国海军的统计。
“乔治五世”号在战沉之前,一共挨了三十四枚四百毫米穿甲弹,其中二十七枚击穿了其装甲,并且在舰体内爆炸。在其沉没之前,三座主炮炮塔全部被毁,舰桥被三次击中,但是绝大部分穿甲弹都打在了舰体上,其中有十一枚穿甲弹的命中点在水线附近。最终,这艘四万吨的战列舰在严重右倾的情况下翻覆沉没。
“约克公爵”号一共被三十八枚穿甲弹击中,其中三十一枚击穿了装甲,并且在舰体内爆炸。除了击中炮塔与上层建筑的十四枚穿甲弹之外,其他十七枚穿甲弹全都击中了该舰的舰体。因为在弃舰之前,舰长下令向左舷的舱室注水以恢复横向平衡,所以该舰没有迅速翻覆沉没。最终,第41舰队在撤离战场前,由“太阳花”号与“百合花”号用鱼雷将其击沉。
“安森”号是四艘“乔治五世”级中最先沉没的,导致其战沉的直接原因是c炮塔弹药舱发生爆炸。当时,一共有六枚穿甲弹打在了c炮塔附近,不但导致弹药舱内的官兵被震伤,还使附近的所有损管队员伤亡。最终,在穿甲弹击中了弹药舱之后,该舰被炸成两截,随后就迅速沉没了。
混战中,之前已经受到重创的“豪”号几度试图撤出战斗,可最终被“吉林”号战列舰追上并且击沉。从“吉林”号的战斗报告来看,在“豪”号沉没前十分钟,“吉林”号一共向起发射了二百四十七枚穿甲弹,命中率在百分之十五左右。也就是说,“豪”号在最后十分钟内就被击中了至少三十七次!
战斗中,四艘“省”级战列舰也挨了不少炮弹。
“台湾”号被击中了十七次,其中仅有三次被击穿了装甲。绝大部分损伤都集中在舰体右侧,只是都不是致命伤,除了卖相难看了一点之外,对战舰的战斗力并没有多大影响。在战斗结束的时候,“台湾”号仅有丙炮塔的一门主炮因为俯仰机构被震坏而无法正常使用,其他八门主炮全部能够继续作战。
“广东”号被击中了十四次,其中仅有一枚穿甲弹打穿了主装甲带,并且在舰体内爆炸。战斗结束的时候,“广州”号除了舰体右侧有一个巨大的窟窿,并且有三座舱室被海水淹没之外,甲炮塔因为转动机构受损而无法使用,其他关键部位都没有受到多大的损伤,仍然能够继续作战,其航速甚至还能超过三十节。
“江苏”号的情况稍微严重一点,主要是有三枚穿甲弹打穿了主装甲带,导致右侧十一个舱室进水,舰长不得不命令向左侧的三个舱室注水,以保持战舰的横向平衡。最终,该舰在进水量超过了一千五百吨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损失战斗力,只是其最高航速只能达到二十八节。
“吉林”号受到的损伤最小,除了后桅杆上的搜索雷达被摧毁之外,其他部位都没有严重损伤,甚至没有一枚穿甲弹击穿了其主装甲带。这主要是与其交手的“豪”号过早的损失了主要战斗力,在最后的决斗中难以对“吉林”号进行有效的还击。
一份份战斗报告递交上来的时候,战场上也安静了下来。
第21舰队已经跑远了,杨定方率领第42舰队追了大概三十海里之后,留下了二艘轻巡洋舰继续为第21舰队“送行”,然后率领主力返回了第41舰队所在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