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二十分,双方的距离缩短到了二万米左右。
此时,“湘江”号上的鹰眼丙型火控雷达已经能够为主炮锁定目标了。
“湘江”号在返回帝国本土后,进行了维修与改进,将其最初使用的电眼乙型搜索雷达换成了电眼丙型搜索雷达,也借此安装了为巡洋舰开发的鹰眼丙型火控雷达。因此,“湘江”号轻巡洋舰成为了帝国海军第一批装备火控雷达的巡洋舰(同期还有“汉江”号等三艘接受维修与改进的轻巡洋舰,只是其维修工作还没结束,未能参加这次的作战行动),同时也成为了第31舰队里唯一装备了火控雷达的轻巡洋舰。正是如此,白佑彬才将“湘江”号派给了杨定方,并且由“湘江”号担任第32特混舰队的旗舰。
也就在这个时候,雷达操作员发现了问题。
在数个大型目标中,有一个目标的雷达反射强度明显大得多。因此,足以断定那是一艘巡洋舰,而不是货船。道理很简单,战舰的上层建筑比货船高大得多,因此在同等排水量的情况下,战舰的雷达发射强度比货船高得多。
因为之前已经知道
01船队里至少有两艘巡洋舰,所以这个发现反而让杨定方更有把握。在安排作战任务的时候,他让四艘轻巡洋舰都将炮口对准了那艘护航巡洋舰,准备先集中干掉对方的巡洋舰,再“屠杀”货船。
五点四十五分,距离缩短到一万三千米左右的时候,“湘江”号的齐射拉开了战幕。
四艘轻巡洋舰上一共有六十门一百五十毫米舰炮,每门炮一分钟能够打出至少六枚炮弹。即便炮战时舰炮一般不会以最大射速开火,一分钟之内,四艘轻巡洋舰都能打出至少一百二十枚穿甲弹!
毫无疑问,这种“劈头盖脸”式的炮击,让敌舰避无可避。
可是,敌舰的反击也非常迅速。
五点四十七分,了望员就报告看到了至少两艘战舰发出的炮口闪光,而且其中就有那艘“护航巡洋舰”。
显然,与袭击舰遭遇之后,护航战舰不敢大意轻心,不然不可能这么快就开火反击。
也就在这个时候,杨定方意识到了危险。
敌人打来的炮弹落下时发出的声响沉闷得多,而且落在海里炸起的水花比六英寸炮弹大得多!
作为一名战列舰舰长,而且还是学枪炮出身的舰长,杨定方非常清楚不同口径炮弹在飞行时会发出不同的声响,而且依据炮弹在海面上爆炸产生的水花,可以大致判断出炮弹的大小,也就是敌战舰主炮口径的大小。
显然,那既不是六英寸的炮弹,也不是十四英寸与十六英寸的炮弹。
那是只有重巡洋舰才使用的八英寸炮弹!
那艘被“断定”为护航巡洋舰的战舰,竟然是一艘重巡洋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