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紧迫的战争局势的压力下,美国海军根本等不起,只能在蒙大拿级服役之前又订购了一批依阿华级战列舰,并且通过增加排水量,降低速度的方式,增强了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防护性能。
虽然该级战列舰也被称为依阿华2级战列舰,但是其改进力度明显不如省级乙型。
至少,美国海军没有为其安装第四座炮塔,也没有增大舰体的宽度。
另外,依阿华2级战列舰仅建造了八艘,远不如省级乙型的十二艘。
即便美国海军重点发展的蒙大拿级战列舰赶在了帝国海军下一代战列舰之前建成服役,可是美国海军在兵力上,特别是主力舰方面已经处于明显的劣势。
由此可见,省级乙型战列舰对帝国海军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
因为紧张的战局,所以省级乙型战列舰并没有在战争期间像帝国海军所设想的那样,在大修中换装450毫米口径舰炮。战争结束之后,帝国海军也没有足够的财力为其换装主炮。如此一来,省级乙型战列舰并没有升级为更强大的“超战列舰”。
当然,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省级乙型并不是帝国海军“梦寐以求”的超级战列舰。
主要就是450毫米口径舰炮的研制工作非常不顺利,拖的时间太长。即便帝国海军按照战时要求订购了十二艘省级乙型战列舰,可是也没有放弃对“超战列舰”的追求,可以说,只有装备了450毫米口径主炮的“超战列舰”才能对敌人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也正是如此,在订购第二批省级乙型战列舰的时候,帝国海军就盯上了下一级战列舰。
如果不是美国新增订了6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帝国海军当时很有可能取消第二批省级乙型战列舰的订单,转而建造更好的战列舰。
由此可见,省级乙型战列舰也算得上是战时情况下的产物吧。
当然,其在战争中做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超战列舰”出现的时间太晚了,所以直到战争结束,省级与省级乙型战列舰都是帝国海军当之无愧的绝对主力,其在战场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超战列舰——海军元帅级战列舰
按照服役时间:陈渊洋号,杜尚翡号,朱孝儒号,袁承宗号,柳言志号,郑成功号,陈博渠号,李景文号,郭世涛号,李弘博号,郑嗣祖号,柴锦芳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