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设计工作远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
不说别的,当时几家造船厂都没有设计过类似的战舰,相关的经验几乎为零!
也就是说,所有设计工作都得从最基础的层面做起。
直到六十二年,几家造船厂才陆续提交了总体设计方案。
在经过了三轮竞标之后,之前从未参加过战舰设计,只设计过大型商船的南通造船厂击败了众多对手,赢得了胜利。
当然,细节设计更加麻烦。
按照帝国海军的传统,进入到细节设计阶段之后,造船厂的工程师就得与海军派遣的技术人员合作,共同商讨细节问题,以便更好的达到海军的战术指标,并且符合海军的使用习惯。
南通造船厂之前从来没有与海军合作过,结果在细节设计中闹出了不少的问题。
万幸的是,当时帝国海军也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快速战斗支援舰,所以设计工作拖得长一点,反而让海军感到“满意”。
直到六十六年(34年),细节设计工作才最终完成。
全面审核工作又拖了两年,结果到六十八年(36年)十月份,在战争预兆已经显现的时候,帝国海军才结束了繁琐的审核工作,决定采购六艘快速战斗支援舰,并且将其命名为“节气”级。只是,到六十九年(37年)正式下达采购订单的时候,帝国海军将第一批采购的数量提高到了十二艘,同时要求承担建造工作的四家造船厂必须在七十一年(39年)六月份之前向海军提交八艘,另外四艘也必须在年底前交舰。为此,海军甚至将采购价格提高了百分之十!
这下,承担建造任务的南通造船厂、长兴造船厂、烟台造船厂与台南造船厂头痛了。
当时,四家造船厂都只有一座大型船台能够建造节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如果为此建设新的船台,那投入可不是一般的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海军承诺,如果节气级能够满足要求,海军将考虑采购第二批。
随后,四家造船厂首先动工建造新的船台,而且一次就扩建了两座。显然,这个决定让四家造船厂在后来都尝到了甜头,并且为战争爆发之后大批量建造辅助舰船打下了基础,也帮助帝国海军解决了后顾之忧。
其主要性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