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

巨浪[校对版] 闪烁 1438 字 2022-10-20

也就是说,两艘战舰的建造总周期长达三十七个月,足足三年多!

纵向比的话,这个建造周期确实够长的,而且让帝国海军额外支付了不少的“违约金”(建造工期延长,主要就是海军的建造经费不到位,而不是船厂没有建造能力)。不过横向比的话,这就算不了什么了。

当时,英国海军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的建造周期为57个月与60个月。美国海军“西弗吉尼亚”号的建造周期为31个月,“马里兰”号与“科罗拉多”号的建造周期为51个月。德国海军的沙恩霍斯特级建造周期为44个月。法国海军的敦刻尔克级建造周期为53个月。显然,除了“西弗吉尼亚”号之外,其他各舰的建造周期都比长江级多得多。

当时,“西弗吉尼亚”号是美国按照条约规定额外建造的一艘战列舰,而且其拨款早在战争结束前就已到位,所以建造进度比两艘姊妹舰快得多!

所谓“慢工出细活”,漫长的建造周期也让帝国海军获得了两艘足够强大的战列舰。

当时,很多原本没有计划采用的新技术与新装备都被用到了长江级战列舰上。

比如,长江级原本安装南海级的五十年型主炮,在其建造过程中,基本尺寸数据相差不大的五十六年型400毫米舰炮顺利为世,结果海军不惜重金,直接为长江级订购了十六门该型舰炮。

相对而言,五十六年型400毫米主炮重点改进了火炮的内部结构,比如采用容积更大的药室,采用更好的炮膛,并且改变了膛线的结构与缠距,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火炮的威力。只是,当时还没有人考虑采用重型穿甲弹,所以五十六年型400毫米舰炮仍然不能使用后来研制的重型穿甲弹。

另外,长江级原本计划采用在南海级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五十二年型锅炉与蒸汽轮机,后来随着五十五年型锅炉与蒸汽轮机顺利研制成功,长江级的动力系统有了很大的变动,并且使其速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这些,都是可以看做是“延工”带来的好处。

可从长远看,这也有负面作用。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帝国海军现役的各艘战列舰都返回船厂进行了大修与大改,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长江级也不例外,只是两艘战列舰的大改并不彻底,结果性能提升相当有限,使其难以与后来出现的快速战列舰匹敌。

不可否认,作为一种“条约型战列舰”,长江级的性能绝对是超前的。

标准排水量:35400吨,满载排水量:38200吨,最大排水量:43700吨;总长:212米,型宽:33米,吃水:91米;定员:1675人。

锅炉:4台五十五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五十五年型蒸汽轮机,功率:84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265节,续航力:12000海里12节。

主炮:8门五十六年型400毫米l50型舰炮(4x2),副炮:12门五十年型150毫米l47型舰炮(6x2),速射炮:12门五十年型100毫米l50型舰炮(6x2)。

主装甲带:350-400毫米,装甲隔舱:200-250毫米,甲板:120-180毫米,炮塔:300-470毫米,炮座:350毫米,司令塔:300-47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