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帝国海军也准备采用炮塔式副炮。只是,相关的研制工作未能按时完成,另外炮塔式副炮将增加上层建筑的重量,提高战舰的重心,而秦岭级在加强了防护之后,其重心本来就偏高。
权衡之后,帝国海军放弃了炮塔式副炮,仍然采用炮墩式副炮。
综合这些设计,秦岭级建成服役的时候,除了主炮比昆仑山级少之外,其他各方面的性能都超过了昆仑山级。后来的实战证明,秦岭级的设计非常成功,生存能力远远超过了昆仑山级。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秦岭级是帝国海军早期建造的“湖山”系列战列舰中,唯一一级没有在战争被敌舰击沉过的战列舰。这一点,足以说明秦岭级的生存能力有多么的强大。相对而言,其他各国同期建造的战列舰中,几乎没有哪一级战列舰的生存能力超过了秦岭级。
明历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秦岭”号建成服役时:
标准排水量:20500吨,满载排水量:23800吨。总长:167米,型宽:275米,吃水:81米;定员:874人。
锅炉:12台四十三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四十三年型蒸汽轮机,功率:29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21节,续航力:9000海里10节。
主炮:8门四十一年型350毫米l40型舰炮(4x2),副炮:16门四十三年型150毫米l50型舰炮,速射炮:12门四十三年型100毫米l47型舰炮。
主装甲带:230-320毫米;甲板:55+85毫米(重点区域增设55毫米辅助装甲板),炮塔:120-330毫米,炮座:320毫米,司令塔:120-330毫米。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秦岭级战列舰是帝国海军第一种安装了双层水平装甲的战列舰!
这一设计,几乎成为了今后战列舰的标准设计。
另外,秦岭级的水下防鱼雷隔舱设计也被后来的很多战列舰采用。
完全可以说,秦岭级是一种完全以防护优先为标准设计建造的战列舰。也正是从秦岭级开始,帝国海军提高了对战列舰的防护要求,并且将防护摆在了与火力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后来,帝国海军还根据秦岭级的防护设计,重新修订了海军防护标准。
当四艘秦岭级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该级战列舰的防护水平都不显落后!
锦上添花——阴山级战列舰
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为:巴颜喀拉山号,喜马拉雅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