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

巨浪[校对版] 闪烁 1836 字 2022-10-20

随着火药在战争中的推广与应用,火炮逐渐成为了海战的主要武器,炮战取代了接舷战,成为了海战的主要形式。

风帆时代,战舰上的火炮均置于两舷,炮口指向侧面。为最大限度的发挥火炮的威力,战舰在交战时,均需将侧舷对准敌舰。为集中发挥舰队的战斗力,战舰以线列编队。参加舰队决战,并且发挥重大作用的“主力舰”即为“战列舰”。

宪宗皇帝年间,帝国海军首次对“战列舰”进行了明确定义。

按照当时的标准,只有装备了重型火炮,且火炮数量超过六十门,用有三层火炮甲板的战舰才能称为“战列舰”,并且担任舰队决战的主力。

进入蒸汽时代之后,设置于战舰侧舷的火炮逐渐被炮塔所取代。

“战列舰”的不但没有因此被淘汰,反而逐渐成为了海战中的绝对主力。“线列战术”进一步发展,在舰队决战中,战列舰仍然是绝对主力。

在无畏舰之前,世界各国的战列舰都装备有两种,甚至三种口径的主炮。

当时,帝国海军对“战列舰”重新定义。

装备有重型火炮,且配备的装甲能在常规交战距离之内抵挡主自身主炮发射的炮弹,在舰队决战中担任主力的战舰才能称为“战列舰”。

随着火炮、弹药、装甲技术的提高,二级主炮逐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明历五百三十年(公元1898年),帝国海军首先提出建造撤消二级主炮,统一主炮口径,用统一配备的副炮取代其他火炮,装甲能在一定范围内抵挡住自身主炮发射的炮弹,具有全方向交战能力的战列舰。

这就是“无畏舰”的基本设计概念。

随后,帝国海军开始转型。

新一代海上霸主就此诞生,新的海战时代也就此到来。

无畏级:

“无畏”号:明历五百三十四年(公元1902)年八月八日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四月六日下水,十二月十日建成,编入帝国北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在太平洋活动。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三月返回江南造船厂,进行唯一次大规模改进,错过了于次年五月爆发的“爪哇海战”。明历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规定,“无畏”号退役,次年五月出售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