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页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2528 字 2022-10-20

其次,魏讽案牵扯到了很多年轻官僚,包括王粲的两个儿子、刘廙之弟刘伟、张绣之子张泉,以及荆州大儒宋忠之子,这些家伙最终全都掉了脑袋。《王粲传》引《文章志》说:“太祖时征汉中,闻粲子死,叹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刘廙传》说:“魏讽反,廙弟伟为讽所引,当相坐诛。太祖令曰:‘叔向不坐弟虎,古之制也。’特原不问。”

有人揣测,这些官二代的父兄都曾仕于荆州,所以镇守荆州的关羽才能通过魏讽来策反他们。可是要再往细了琢磨,张绣本是独立势力,他儿子的政治倾向就绝对不可能跟刘表旧臣的王粲子、宋忠子等相类。而且据说出身谯县的骑将文稷之子文钦也曾涉案,被下狱严刑拷打,最终还是曹操念在文稷多年相随、劳苦功高的份儿上,才免其一死——文钦可跟荆州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因此又有人猜测,这不过是曹丕为清洗反对派而一手制造的冤案罢了,他不但因此杀了上千人,还迫使钟繇、杨俊等在任官员去职,就此彻底巩固了自己继承人的地位……

估计这条时间线上,不会再出现魏讽谋反事啦,一则曹操的大本营已不在邺,二则荆州早落手中,三则么……张绣还没挂呢,王粲也跟历史上不同,娶了蔡文姬为妻,目前所生一子一女,就没俩儿子。

问题是根据各书记载,魏讽此人虽然“有惑众才”,却为有识之士如刘晔、傅巽、刘廙等人所贬斥,刘廙就曾经告诫兄弟刘伟说:“吾观魏讽,不修德行,而专以鸠合为务,华而不实,此直搅世沽名者也。”你少跟他来往。也就是说,这家伙浮华轻狂,道德品质不怎么好。你若是一位方正之士,跳出来指摘曹操的“唯才是举”还则罢了,本身就“不修德行”,哪还有资格提这种问题呢?

可是再一琢磨,也说不定是后事前推,正因为魏讽起意谋反(先不管是不是冤案),所以后人才记录下所有斥骂他的言辞——说白了,这叫马后炮。难道我是宏辅全天下就没有人骂吗?不见得吧。只是我若能得善终,那些言论终将湮灭,就光剩下好话记载于史啦。

他脑袋里转这么一大圈儿,未免回答就慢了一拍,正待开言,突然周不疑站起来了,先朝是勋拱一拱手,然后转向魏讽:“有事弟子服其劳,子京之疑,吾可与解也。”

第三十三章、贤良孝廉

魏讽质疑曹操的“唯才是举”,“请教”是勋,周不疑站出来,表示可代老师回答。

是勋这些天跟周不疑的关系日渐亲密,因为觉得这孩子并不象他自承的那般狂妄,起码在老师面前,他肯听劝,他肯受教。收徒之后不久,尚未离开安邑,周不疑就单独请教是勋,说我上回所说的君臣之理,先生您真的认为不对吗?我怎么觉得把您的理论加以推导,就能够得出类似结论来……

是勋心说你丫还没完了,于是教导他:“吾尝言世之推移,人口愈繁,而人心不同也,法宜随世而易,元直以为然否?”我提出过的社会逐渐进步的理论,你赞成不赞成?周不疑连连点头,说这点上弟子毫无异义,而且觉得老师您能洞悉此理,真是太了不起啦。

是勋说好:“即以殉论,殷商即重殉矣……”不过在甲骨文发现之前,相关商代的史料非常匮乏,而且每多讹误,所以商人重殉之事,他只好含糊其辞——“至于周,墨子云:‘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而孔子说仁以爱人,孟子述其语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非止恶殉也,乃恶乎俑……”

对于孔子这句话,历来有不同的解释,这年月最流行的是赵岐所注:“仲尼重人类,谓秦穆公时以三良殉葬本由有作俑者也,恶其始造,故曰此人其无后嗣乎?”意思是说正因为有人发明了俑,所以才会导致秦穆公时代以三良为殉,孔子因此而斥“其无后乎”——俑的发明者肯定会断子绝孙吧。

然而是勋知道,赵岐这是倒果为因了,历史的发展,乃是先有人殉,后有俑葬,以俑代人,其实反倒是一种进步。所以他在注解和讲课中,就取用了后世朱熹的说法:“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最早的人殉替代品乃是用草扎的人形,后来才发明了俑,但俑有眼耳口鼻,实在太象人啦(孟子紧跟着所引用孔子的话,就说‘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故此有违仁道。

是勋说了,商代重殉,周代也延续了这一古老而野蛮残忍的习俗,可是到了春秋晚期,孔子就认为别说人殉了,连用俑都是不道德的——“秦二世诏始皇后宫无子者皆从死,人故目之以暴。至于本朝,几无用殉者也。乃知世所推移,益近乎仁,益合乎礼,然当商周之时,若有责殉者,人必目之为悖也,非礼也。”时代是逐渐进步的,在社会道德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的时候,就提出过于超前的理论来,那是自己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