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历史上的刘备先后被吕布、曹操打得四处跑,可是一在荆州站稳了脚跟,立刻什么徐庶啊、诸葛亮啊、庞统啊、伊籍啊、马良啊全都来了,这是为啥呢?因为他名气大,地位高,曾为一州之牧,又任左将军,对于地方士人来说,那是值得仰望的高官显宦啊。虽说没地少兵的左将军还未必比得上土地主王家,可是这年月的士人就吃这一套,士兵可以征,地盘可以打,名位真不是想得就能得着的。
在这条时间线上,刘备此前最高也就做到两千石,先是平原相,然后是南阳太守,但都是地方军阀自己表的,没有朝廷的正式诏命。这回朝廷给了他正式诏命,还承认他为一州之刺史,把这招牌一亮,说不定就能咸鱼翻身哪。
诸葛亮是没有见过刘备的,他也不知道在另外一条时间线上,自己会对那四处流蹿的大耳贼那么死心塌地,但是他信赖是勋所言,所以赶紧建议:“先生既有所虑,何不上奏朝廷,请寝此议?”
是勋叹了口气,说没用的——估计等自己的上奏到了许都,刘备那儿都已经接到诏书了,哪有立刻收回来的道理?朝令夕改,朝廷的威信还要不要了?况且,估计这年月,也就自己能够看穿刘备吧,换了曹操甚至荀彧、郭嘉都不成,我说刘备危险,不能给他刺史做,他们也得信哪。
忍不住就想到了荆州之势,当即询问诸葛亮,说你在隆中居住,在襄阳上学,荆州的情况肯定了解啦。倘若你为刘备谋划,而刘备也确实有天下之志,该当如何发展呢?
郭淮抢先道:“若备有其力也,可北上宛城,以并张绣,复取关中,以为基础……”是勋连着摇头,说在这种形势下他怎么可能北上?先不说曹家会不会眼睁睁瞧着张绣被他吞并喽,刘表也会在后面掣肘啊。
诸葛亮沉吟少顷,胸有成竹地说道:“若亮为刘备谋,且居新野以收荆州人心,先图刘表。表年老矣,而蔡氏弄权,士人多背,若以扶刘琦而诛蔡氏为名,则可得荆州。乃复溯江而上,以取巴、蜀,如此即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江东孙氏,内修政理,以待其时。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雒,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两道并进。诚如是,霸业可成矣。”
是勋心说胡,这不就是《隆中对》吗?!
第三章、益州可入
提起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构想,这年月除了孔明本人以外,大概没谁比是勋理解得更深刻了——无他,后世两千年里相关研究文章是汗牛充栋啊,有夸的有贬的,有挑错的也有全盘否定的。在是勋看起来,战略构想终究是粗疏的,要求面面俱到那是痴人说梦,其后战术上的失败,不能归咎于战略。刘备若换了诸葛亮镇守江陵,荆州未必会丢,《隆中对》就有可能从纸面上走向现实——诸葛亮打仗未必有关羽骁勇,但他起码谨慎啊,更不会莫名其妙地去跟东吴闹僵。
所以是勋对《隆中对》评价挺高,而且就刘备来说,那是唯一可以执行,有机会问鼎天下的战略构想。本来以为历史既然改变,这套战略就此消散于未萌了,没想到竟然还能亲耳得闻孔明之论。自己能跟诸葛亮讨论《隆中对》,这事儿可有趣啊,是勋的兴致立刻就高了起来,开口便问:“益州可得乎?”
诸葛亮说可得——“设刘君朗(刘焉)在,恐未可得也,今焉既殁,而刘季玉(刘璋)袭之,内有东州兵跋扈,外有张鲁、赵韪相攻,欲取益州,正其时也。”
是勋说你知道刘璋是哪一类人吗?你身居荆州,难道对益州的形势也如此清晰不成?难道真所谓“书生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诸葛亮淡淡一笑:“吾未得见刘季玉何人也,但闻其事久矣。”随即跟是勋解释,刘焉是江夏人,入蜀的时候,带了很多荆襄八郡的士人、兵马过去,此后亦陆续有荆州人往投蜀中,因而通过往来书信、回乡探亲,就把益州的情势全都传到了荆襄,只要有心去打听,总能够发掘出其中的秘奥来的。
所谓“书生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当然不是靠的闭门造车、向隅虚构,而是通过士人间的联络圈子,能够搜集到各地区的重要情报。诸葛孔明有志于天下,人又聪明,本身在荆州的士人圈里名声虽然不响,脸都混得挺熟(他是黄承彦的准女婿啊),所以搜集情报、分析局势,便将益州摸了个八九不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