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间陶谦见刘备仪表轩昂,语言豁达,心中大喜。又听刘备说平原民稀地少,便命糜竺取来徐州牌印,交与刘备。
刘备愕然道:“明公这是何意?”
陶谦道:“如今天下大乱,王纲不振。玄德公乃汉室宗亲,正宜力扶社稷。老夫年迈无能,情愿将徐州相让。玄德切勿推辞,谦当自写表文,申奏朝廷。”
南烨就在席间,见陶谦如此,心道:“来了!来了!没想到陶谦真要让出徐州,只是不知他是真心还是假意。”
陶谦出让徐州并非虚情假意,不过却是迫不得已。徐州虽物阜民丰,可也是四战之地。曹操此来虽说还没有攻破徐州,但也让陶谦产生了危机感。自从曹操起兵,陶谦便寝食难安,再加上年纪大了,便感觉身体大不如前。他这次没请刘备,刘备却主动来救,这让陶谦感觉到刘备是个仁义君子。再加上刘备麾下武强文弱,自己麾下文强武弱正好互补,陶谦这才有了相让之心。
其实陶谦也曾考虑过将徐州让与南烨。之所以后来打消了这个念头,主要是因为南烨已然有了交州,麾下文武齐全。若将徐州让给南烨不过是锦上添花,而给刘备则是雪中送炭。而且将徐州让给南烨,陶谦日后就只能做个富家翁依附南烨。让给刘备则不同,糜竺、陈登等人一旦成了刘备的重要谋臣,陶谦在徐州就依然有话语权,不会真的大权旁落。
刘备闻听陶谦要让徐州给自己若说不动心是假的,可是他却不能接受。一州之地牵扯到的利益简直大到了无法估量。若是刘备接受,从大义上说便有趁人之危,侵人之地的嫌疑。从人情上讲,他与陶谦算不得深交,也不好意思接受如此贵重的礼物。
刘备离席行礼,对陶谦道:“备虽汉朝苗裔,但功微德薄。身为平原相犹恐不称职。今日为了大义,特来相助。陶公出此言,莫非是疑刘备有吞并之心?若有此念,皇天不佑!”
陶谦道:“老夫并非心疑玄德!如今无力守徐州乃实情也。还望玄德莫要推辞。”
两人谦让再三,刘备不肯接受。糜竺便打圆场道:“此时兵临城下,且当商议退敌之策。待事平之日,主公再相让不迟。否则世人无知,定会以为玄德公是乘人之危的卑劣小人。”
陈登也劝道:“主公若不想玄德公名誉受损,便等退敌之后再议此事。”
陶谦闻听二人之言便暂且作罢,对刘备道:“玄德可有退敌之计?”
刘备道:“之前曹孟德自以为兵马众多,不肯罢休。如今三家兵马齐至,我等人马也不逊于曹兵,战局又胶着于此。备当先写书信劝说曹操,令其和解,免得两败俱伤。他若不从,再厮杀不迟。”
陶谦想想也对,之前曹操强而自己弱,此时胜负则在两可之间,或许曹操权衡得失之后会罢兵而去也说不定。于是便道:“那便先送书于曹操,只是不知当遣何人为使?”
南烨已然想到了曹操退兵的原由,此时毛遂自荐道:“若是为了止息干戈左右调停,我当亲往。玄德所言也正合我意,此去定再次规劝孟德退兵。”
陶谦闻听南烨愿往心中大喜,把握又多了一分,起身谢道:“那便有劳法师与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