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页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以往高门士族垄断一切,非得推荐,焉能为官。

而今日的科举之道,以才学取士,给与任何人相等的机会,读书人都有几分自傲,在场的人,谁不认为自己没有希望考取。

一道康庄大道等于摆在众人面前。

李重九看众士子目光之中闪烁激动的神色,微微一笑,当下言道:“郡试两日,考生不得不出考场,本人亲为主考官,而温长史,陈司马,魏郡守,卢郡丞为副主考,同考官十二人。”

“同考官先阅卷,各位士子的卷子糊名后,都会由两名同考官审阅批注,凡有一人认为可取,都不会罢黜。合格之卷,再由四位副考官同阅,决定十名士子的卷子,此十人就是最后可入郡府为官。最后由本人亲自阅此十人之卷,以定名次。”

此等安排众士子无不心悦诚服,如此着实杜绝个人喜恶而取士的弊病。

“诺!”

众士子一并拱手,李重九微微一笑,此乃是明清时取士的办法,现在被自己照搬,尽管一直被后世诟病不已,但对于眼前这个时代而言,实在是先进了。

众士子皆是喜笑颜开,唯有周洲冷笑,一旁贺信低声问道:“周兄,为何发笑?”

周洲言道:“此乃是帝王之术,你看过去取士,士人只会感激于举荐之人,在于一州中正,朝廷于此却无恩惠,而眼下此权却集于主考官之手,将来为官的十人,必是政见与李刺史相合,又蒙起亲自点录,对于此其如何不感恩戴德。”

“举士之恩,恩同于师,此非笼络人心的大好手段?”

贺信恍然大悟,言道:“周兄真是高见。”

周洲想了想,言道:“不过此对于我们寒门士子而言,大有好处,好了,李刺史亲荐关系,为官后等于其门生,也算有了背景,不怕被同僚排挤了。”

“正是,正是。”

李重九又道完考试的规矩后,当下士子们一并入场。

在过辕门之前,赵欣恰好与周洲,贺信二人一同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