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Chapter14

“兰茨先生,您别误会,我没有责怪您的意思。您不与艾伦签订出版协议是非常正确的选择,那种人不值得。我被艾伦迁怒,都是艾伦一个人的错。”

珀尔温和地安抚,“请别紧张,我当然相信您。您的正直善良,您的坦诚直言,让您注定能成为杰出的记者。”

马龙闻言彻底安心。

兰茨先生相信自己非常重要,两人的友谊可不能因为主编艾伦的恶心行事而被破坏了。

这下,马龙更能放开了说报社里的那点事,主要就是主编艾伦的憋屈日子。像是艾伦被老板训斥、被扣奖金,这些事是人尽皆知的秘密。

“您看时报文章了吗?他还要捏着鼻子写出对您新书的点评,只能讲好话,是又将他气得够呛。这段时间办公室门紧闭着,也能听到里面的砸东西声。”

珀尔微微颔首。

艾伦过得不好,她也就放心了。

这个结果尽在预料之内,从她决定与法国出版社合作搞事时,注定了艾伦的日子难熬。

“这样说来,你打算出差结束就辞职?”

珀尔看到马龙坚定点头,预测到艾伦的苦日子还在后头。

她客观地分析:“你离开《伦敦时报》,约等于让报社老板损失了与畅销书作者的最后一缕人情关系。

这次我与报社没签约合作,但还能来日方长。艾伦脑子清醒就该尽力挽留你。”

马龙耸肩,“我在他眼中就是个废物。这次巴黎出差是把我最后一次废物利用,用不了就顺手扔到。

大老板应该会再次责罚艾伦,但他对下的掌控力度不够。真要挽留我也没见多发奖金,等他反应过来已经迟了。”

这里马龙补充一波,他日常如何实话实说就把艾伦气出胸闷的操作。

“艾伦想把我辞了,我也下定决心要离开。没必要留着恶心他,反倒是恶心了我自己。

兰茨先生,非常感谢您。七月初对您的那篇专访,成了我一笔出色的工作履历。”

马龙表示被好几家报社的挖人,已经去参加面试,也收到聘用通知。

“缺点是进入新报社又有三个月实习期。原本如果能在《伦敦时报》立刻转正,我也不想再折腾,谁想到结果竟然如此。”

珀尔点了点头,她不敢说全面了解伦敦出版界,但可以说马龙踹了主编艾伦做上司,是一个于身心健康、职业发展都有利的选择。

她目光一转,似不经意地说,“你知道的,巴黎新势力是法国出版社,出英文版书籍还是要与英国本土公司合作。”

“不!不!您不用告诉我。”

此时,马龙敏锐地听出了话里话,珀尔意思可以考虑将联合出版权交给他新去的报社。

“这种决定不必在意我。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我可没拉到第二个畅销书作者的本事,不如从一开始就做本职记者工作就好。”

珀尔见状笑了起来,当初没有选错人,马龙还真是一个可爱的人。

“那好吧。出版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由皮克去决定该选哪家联合出版。”

这话,马龙信了,皮克却不会信。

皮克要去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谈联合出版权,珀尔不说全程协同,但也有三分之一同路,谁说控制欲低了。

对此,珀尔完全否认。

她观察这个时代的欧洲,顺带地为皮克把一把关,为了自己能有更多分成入账。

假如某天再卖书时富可敌国,她会彻底放手让出版人去谈生意。那时能对书籍销量毫不在乎,只管享受更感兴趣的事。

关键是,目前没有财富自由。

在拿到折合一千五百英镑的基础稿费后,必须期待加印的书籍数量多多益善,从而获得更多版税分成。

可没忘了,要赶在今年年底前去银行开盲盒。

从盛夏到初冬,随着多种文字版的《欧美人少的四十九个理由》相继出版,这本书稳居1835年欧美畅销书排行榜前位。

十一月末,达成年销量破百万,成了西方大陆图书销售史上让人津津乐道的现象级成就。人们讨论着兰茨先生的下一本什么时候会出?还能卖出这样的好成绩吗?

痛失这笔巨额利润的《伦敦时报》已经被群嘲至麻木了。

报社老板慢一拍发现了马龙的辞职,把艾伦训到狗血淋头也迟了。

改组成立了专业出版部,而且还给编辑组多提拔了一名主编,采用双负责人制度。让艾伦专心搞报纸选稿就好,如果再做不好就卷铺盖走人。

艾伦的主编称谓是未改动,但手上权力被消减大半,可不就是苦日子在后头。他曾经辞以马龙不配转正辞退对方,却又被狠狠打脸。

马龙在新报社快速成长着,时不时能在报纸上看到他的报道。

他在请珀尔吃饭时,坦言新公司最大的优点就是气氛和谐,付出与回报对等,再也没有克扣奖金的情况出现。

当冬日渐深,珀尔计算着自己这本书的总销量突破合约分成指标线是指日可待。

十一月初,她实际收到折合五千英镑稿费,还有一半待结算中。没有继续在巴黎停留,而是假借购房为由返回伦敦。

近四个月,去了欧洲几个国家,并非无所事事地闲逛。

将到手的稿费汇票分批兑换各国现金,又是去二手市场购买了旧金器,全都是大众款式的金首饰与金块,总价值约合两千英镑。

这笔金子是为去巴克莱银行准备的。

“挪威人·哈默”这个马甲,设定为家道中落。

他绝不合适直接拿着银行汇票去付款,因为汇票来源易追查,会暴露真实身份。

不如带旧的黄金去,必须是最寻常的款式。就像是从家中找出压箱底物件,或是找朋友凑的钱。

需注意用旧金器难免要多出折损费用。

也就是说,使用旧金器抵付要做好被对方压价的心理准备,估计会相差几十英镑。

没关系,这点代价付就付了。

短短四个月,珀尔不是不把几十英镑放在眼里了,而是为了掩人耳目、不留后患地开银行保险柜。

既然必须出1952.27英镑作为保管费尾款,她也不介意加上旧金折损费凑满2000的一个整数。

至于巴克莱银行能不直接收旧金器作为管理费支付方式?

那就要拉森经理去操心手续了。

这会是客户给银行钱,涉及近两千英镑的款项,想必专业银行人能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

再次确定,进出银行四周的多条路线没有障碍,又备好了伪装外套、头套等换装工具。

冬日,大雾正浓。

当公共马车全部放缓了速度,视野范围的可见度低到令人发指时,金发自然卷中年挪威人再次出现在伦敦金融城。

“哦!上帝啊!哈默先生,您又来了!”

拉森经理看到来人,表情是难以掩饰的意外,他真的认为这位客户不会再来。

珀尔捏紧了手中的麻布包,身体有些紧绷。

此刻,她饰演着一位赌上全部身价来开保险柜的中年男人。

不论心里多镇定,都把紧张情绪溢于言表。手指捏着装金器的包带,用力到关节发白。

“拉森经理,上午好。您、您还记得我。”

珀尔故意表现出心疼钱而磕磕绊绊,“我带来了尾款。不是现金,是金、金器,可以吗?”

“当然可以,请来贵宾室。”

拉森经理很快恢复职业微笑,他怎么可能不记得一个要付给银行近两千英镑的客户。

眼角余光扫过那只老旧的大布包,它瞧着很沉,推测应该是装着拼拼凑凑的老旧金器。

很快,到了贵宾室内,这一推测应验了。

拉森瞧着金毛挪威人将旧金器一件件摆到桌子上。

他以丰富的估价经验扫了一眼,这些东西合起来是能凑满两千英镑了。具体金额还会上下浮动,要看银行部们同事给出的最终定价。

“我行有代收旧金业务,可以帮您折合成现金抵扣。”

拉森大致介绍,这要一个小时鉴定时间。

他又去取了一叠文件,“这些文件,需要您签署。恕我最后询问一遍,您真的打算用两千英镑开箱吗?”

尽管拉森作为银行人应该以收钱为本职,但为了避免纠纷也好,善意提醒也好,他还是多说了几句。

“您确定不反悔开保险柜吗?这是匿名存储,银行也不知道里面存了哪些物品,万一它的价值不抵两千英镑呢?”

“谢谢您的提醒,我要开。”

珀尔似说漏嘴,也多讲两句,“这是母亲的遗愿,银行钥匙是与母亲的日记一起被发现的。”

拉森见客户态度坚定,他也就不多嘴了。

给办了书面手续,又叫来鉴定组的同事。在长达一个小时的各项流程后,终于带路去往编号1705-090的保险柜所在处。

全程还有三位持械的保安陪同。

拉森亲手打开柜门,取出其中一个上锁铜箱。

这是银行统一标配的铜箱,其自重不轻,而里面装什么只有储物者与取物者知晓。

由于箱子自重,也就较难判断里面的物品。

将它放在小推车上,被送到了单人间的开柜室内。

“请您自行用钥匙打开铜箱。东西取走后,把铜箱留在桌面就行。我在门外等您,有任何需要,比如运送物品等等,您叫我一声。”

拉森说完与三位保安退出了房间,反手就给带上了门。

十四平米的房间,一下子空荡荡,安静地落针可闻。

只剩珀尔与面前长桌上的铜箱面面相觑,两者似乎静默地对峙着。

珀尔没有耽搁时间,以上了油的钥匙开锁。

钥匙有点生锈也较顺利一转就开动锁眼,只剩最后一步了——将箱盖打开。

花了两千英镑能开出什么,就看这一下了。

珀尔深吸一口气。

搓了搓手,一鼓作气直接拉开箱盖。

下一刻,她一贯镇定的表情也有些许龟裂,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

只见保险箱内有且仅有一张空白的羊皮纸。

把它取走,箱内就空空如也。任凭用手再怎么触摸,哪怕把铜箱子倒过来抖一抖,可找不出任何别的东西了。

两千英镑啊!就这?

换一张空白羊皮纸?

珀尔闭了闭眼睛。

两秒后,再睁眼就恢复了平静。谨慎地拿起羊皮纸先嗅了嗅,奈何时日太长没有什么气味残留。

事情不会这样简单。

储物者预先支付了五百英镑,存放一张羊皮纸,它不会是普通空白羊皮纸。

秘密。

上面一定有某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