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说官员一定要有多高的学术水平,关键是,这个时代太多官员既没有做官的能力,也没有学术水平——刘彻不爽这些人是肯定的,没有一个老板喜欢各方面能力都不达指标的员工。
有没有做官的能力,这一点其实不太好强求,因为有做官能力的官员本来就是凤毛麟角,这是需要相关天赋的。一个国家的官僚集团,也用不着每一个人都有做官的能力,只要有一部分有能力的组成骨干节点就行了。
但学术水平,或者说学习成绩,这至少是可以强求的…既然能当官,就说明是有学习机会的,一个个有学习机会的人没学好就来当官了,这像话吗?
刘彻其实就是在不爽这些人日子过的太容易,想他这个做皇帝的人少时还得认真学习,甚至如今还要时不时上课。这些人就这么随随便便混日子…如果不是找不到顶班的,他甚至想把这些庸才全都换了。
只能说,换一批不仅会引起官场震动,关键是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因为换一批估计也是这样的水平。
刘彻忍不住向陈嫣抱怨:“一代不如一代!如今的学子也不知道是如何学的,痴傻了一样!想当初高皇帝时,张良、萧何、韩信、曹参…随便一人也是一时之选。如今没有战乱动荡,每日只管读书,反而没甚样子了!”
“开国之时经历的事多,便历练出来了而已。”陈嫣并不是厚古薄今那一派,所以能够比较理智地看待这个问题。而且她是支持‘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肯定是有所进步的,根本不必觉得今不如昔。
实际上,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现代文明,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的积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陈嫣公道地道:“如今依旧是好时候,所以此时才能有卫青、汲黯、张汤、主父偃这些人!”
这是好话,也是实话…真要说的话,过了汉武这一朝,后来者也要羡慕他这个时候人才济济,就和他羡慕高祖皇帝时一样。
倒是刘彻,听了陈嫣的话相当意外。
“汲黯也就罢了,当初他给你我做过老师,当时我就知你欣赏他。卫青、张汤、主父偃这些,我倒不知你这般看好,竟能与开国名臣相提并论了。”
卫青不必说了,虽然他在对匈奴作战这件事上表现优秀,现在还在上谷、渔阳等地打仗,从前线传来的消息来看,显然是一切顺利的样子。但他到底还没有经历足够多的战役,还远没有到后世封神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