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35章

宋福生重生以来,一直所盼望的不就是一个官身。有官身,那就能护住亲人,能给亲人一个安稳幸福的生活。在这一个时代,官,才是统治阶级啊。

心神一松。

宋福生就是捂嘴笑了。笑时,他还是忍不住的咳了两声。

然后,就是敲锣打鼓的声音传来。这是衙门来人报喜了。这会子,报喜人的到来,喜报的送到,更是让宋福生心头安定。

给报喜人赏钱。大家伙彼此都是心照不宣的高兴。宋福生高兴前途在望。报喜人高兴得了赏钱。

会试出结果。

接下来重要的自然便是殿试。

殿试是什么?

宋福生知道的。宋福生在考殿试前,一直在琢磨的就如何写文章。他想写的文章就是打动永治帝。

知道他会试的名次排在后面。若无机会,那注定一个同进士。可若是万一……一旦打动永治帝。那么,就可能排到前头去。一考定官阶。

殿试一出结果。那头三名的待遇是大大不同的。想那状元郎,那起步就是从六品的官身。多少人熬啊熬,没背景的可能一辈子就是这么一个官身都未必有。

榜眼、探花也是正七品的官身,那是手把手拽住。

可其它人嘛,就是未必了。

殿试之后。若是前三名是进士及第。尔后,二榜的进士出身,这才有资格去馆选。选中者,能成为庶吉士。庶吉士,入得翰林院方有入阁的机会,将来是成为阁老宰执天下。

非翰林者,不得入阁。

在永治帝之后,更成为潜规则。可这于宋福生重要吗?不重要。

宋福生没后台,没背景。

他压根就没想着做宰为相。

宋福生担忧的是他这名次,一旦落到同进士的名额里。那就可能选入六部。又或者,给一个偏远地方的小官名额,一朝把他打发了。

凭着他的寒家子出身。那一旦成为偏远之地的小官,可能一当就是一辈子。那甭想回家乡,在异乡当小官,还是贫官。那有意思吗?

没意思的。

宋福生又不是什么有远大报复之人。他就想平安有一个官做,最好是京官。在那等不要紧的位置上,然后,安然的做一个小官,护着一个小家即可。

如今想留京都。那需要谋划一下。

宋福生想来想去,还是有点拿不定主意。

殿试,如期而至。

在殿试上,宋福生最后还是想搏一把。起步高,步步高。

宋福生想做官啊。

若得高官做,又何必从小官起?

永治帝考的便是治边之策。

宋福生提笔写下了策文。他写的就是后来永治帝的治边之策。这策略,也是平了大唐朝之后的北患。

其策,在这一个时代里的影响还是颇深的。

北边的胡人,分诸部。大部族分为小部族,小部族的头领全由朝廷册封,给爵位,给禄米。一应世袭,皆得朝廷册封为正统。

朝廷给诸小部族划分草场,朝廷设四城,设衙门与商道。

诸部族的头领得朝廷恩养,厚赏。而朝廷实则呢,在诸小部族只做一件事情,那便是减丁。当然,这一部的谋划,宋福生写的含糊。

诸小部族由朝廷恩养头领,在京都也是赐宅赐地。总之,就是好日子腐化所谓的头人。

朝廷设下四城,朝廷还设有商道。商道沿河设点,慢慢移民充边。

此消彼长之下,异族人丁渐少后,自然就会慢慢安生下来。这等策略,非是一时的急策,而是百年大计。急,那是急不得。

可这等策略,也是根本之策。

因为,草原搁那儿,中原不填丁进去。那胡人自然就会慢慢多繁衍。一个部族就算一时剿灭,也会再有胡族兴起。

只有慢慢的把中原人丁填过去,填的那沿河的要地,在商道的小堡之地慢慢的落下据点。由点及线,由线及面。

这才是织网,织一张真正统治北面草原的大网。网城之时,北边再无边患。

宋福生的策略,在后世之时验证过效果。那是非常好。

当然,这会子他写这一篇策文,那也是用足心思。他的想法也很简单,拿来主意。

等着殿试结束后。

宋福生一回家中,也是整个人都是虚脱的。他是真真的后怕如厮。与其说是怕,不如说,今个儿的殿试消耗了他太多的心神。结果如何?他已经不在关注。

永治帝是一位勤奋的帝王,同时,亦是一位明君。

在后世的青史之上,自然给了这位一个太宗的庙号。从这也可以看出来,这一位是大大能人。

宋福生的策文被圈出来,哪怕不是上上等,还是进献到永治帝的面前。

这算是在皇帝跟前露了一把小脸。

宋福生的策略合乎永治帝的心意。哪怕这文章的火候欠了一点。宋福生哪怕是一个作弊的,那文章要说多好?

多次打稿,到底还算得上等。可要说多出众?离着上上等又有差距。便是如此呢。永治帝为了自己的心思,还是给圈了一个名。

面圣。

这是殿试之后,最最要紧的。

也这一回,永治帝瞧了诸位今科的进士们。然后,永治帝问了圈出的前十名的进士们,一人寻问一回。

宋福生就打这儿,那才在永治帝跟前真正的露了脸。

永治帝瞧了诸进士。最后,在圈了诸位学子的名次时,宋福生得了一个榜眼的名次。

宋福生是南榜进士。

南北榜,那是分开取士。今朝取士,北榜得两位进士及第。状元郎以及探花郎。宋福生这一位南榜进士,那是前三甲里,唯一的南榜进士及第。

进士及第,榜眼出身。

这自然是有恩典,这正紧的正七品官身就到手。永治帝还专门寻问前三甲。状元郎最幸运,这一位未婚,还是高门子弟。

永治帝一笑,尔后,为这一位状元郎指婚。赐下婚约的对象乃是永治帝的侄女,永治帝一母同胞的弟弟,福王的嫡长女惠安郡主。

这等姻缘,一时间让在场的进士们都是羡慕的紧。

要知道做驸马,在朝廷的潜规距里,那就是清贵官员得做。想入阁拜相?那不必多想了。毕竟,与其说是娶公主,不如说是尚公主。

可娶郡主则不同。

娶了郡主,那不光得了王府的助力,还不会有尚公主的种种麻烦。这真真是羡慕太多的人。

状元郎的容貌出众,又是北地大家族出身。最最顶顶要紧的,宋福生可是知道的这一位的出身,还是堂堂国公府的世子爷。

这一位徐国公府的国公爷可是永治帝的心腹。是新朝的国公。在洪福帝时,只是一个世袭的伯爷。

这国公的爵位,可是从龙永治帝才得来的。瞧瞧,这是新朝新贵与皇家的联姻。这怕是皇家想示恩给新勋贵们。

状元郎谢恩。

这一门婚事,徐国公府也是巴巴盼着的。

榜眼这儿,宋福生一见着皇帝,那是跪得利落。永治帝身上的帝王威严,还是让宋福生不敢直视的。

对于一位明君,宋福生只有臣服的份儿。因为,永治帝那也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搁洪福帝那时候,永治帝也是在北疆多立功劳,那是战场上多立功勋。

要论治理,那在晋地,永治帝当初也有藩地,更是治理的谨谨有条。当地百姓多是称赞。

这等明君面前,宋福生很是老实本份。他就想当官,想一个安稳。

在皇帝跟前,宋福生自然是称谢圣恩。

“你是天子门生,朕赐你进士及第,亦是你的学问做的不错。”永治帝夸了宋福生。实是那策略入他心。永治帝在北疆多年,他是了解北疆。边疆的日子苦啊。

可朝廷为了边地的安稳,那花销也是靡费。

若得北地边疆的安稳,便是百年大计又何妨?

“朕若有赏,你有何求?”永治帝试探的问一句。他想看看,这一位是什么性子。可永治帝不知道的是宋福生就是一个咸鱼。如今的宋福生那是万事都皆已经如愿。至少,这一段目标已经达成。

往后宋福生就是想躺着看看,看看广善伯府如何自己做死。看这等富贵人家,那是起高楼,那是宴宾客,那是楼榻了。

“臣有一愿,若得皇上恩准,臣感激涕零,臣叩谢隆恩。”宋福生跪得老实,说道:“臣家中有曾祖母尚在世,有过逝祖母、母亲,还有育有子女的发妻。臣想为长辈请敕封,为发妻请敕封。”

“唯此一愿,再不敢作妄想。”宋福生磕了头。

这是真正的想法。

在朝廷上,不是说做了官,官员的女眷就一定能得到敕封的。至于诰封?宋福生如今的官位可不够。

宋福生也知道的,他一个新官。那是老实本份干活才是正紧的。

可封妻荫子,那是脑海里最深深的期盼。他重生前,哪敢想有如今的一切?这会子,宋福生都是有些不敢相信的。特别对比重生前的一切。

可帝王威严甚重。

这大殿之上的人,这大殿之人的一切,都在告诉宋福生,一切皆不同。

既然是不同了,那么,帝王相问,宋福生就是老实回答。他就想请敕封。其它的?他没想过。

“你倒也诚实。”永治帝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