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建议并不新鲜,年年都有人提起,不过这倒了赵究登基都头一回提。
果然,这位官员一说完,那边厢吴尚书就有了反对。
他一如既往地说道:“官印形制是□□皇帝定下的,寓意重大,贸然更改本无必要,况每年铸印又及运送,不过是浪费国库和人力,且私印易铸,官员还得担私印保管之责,只怕不妥。”
兵部尚书次辅洪从英亦点头:“但官印变更,便能轻易辨出前朝印,也能杜绝像此般空印案的遗毒。”
“这次大案兵部亦有份,据我所知,洪老在前登州指挥使在任时就已是兵部尚书,这事洪老清不清白还两说呢。”另一人又说道。
御书房内一时你来我往,热闹了起来。
吴尚书平日最得力的拥趸刘业丰伏诛,牵连着他在朝中的把持和威望也下降了不少,最近更是为了撇清和刘业丰的关系,更有折损。
如今反对官印改制之事,吴谟和从属的声量竟然被隐隐压了过去。
赵究将他的一切反应都看在眼里,冷眼看着两方人士唇枪舌剑吵个不休。
茶水果点换过一回,赵究心底计较早定,悠闲地喝起了茶来。
只是新上的一盏却不是他常喝的吉如云雾,而是花蜜与果香调制的,掺了些碎冰,初夏之时光是瞧见就觉得醒神,
他没动,不动声色地抬眸看了康业一眼,那大太监瞬间醒了神来,过来看了一眼,忙将茶端了下去,换了旧用的茶水。
等他们吵完了,赵究没有错过各方重点,终于站起身来拍板:
“纳淳卿之谏,私印就不必了,拟旨,各衙门公印石印每年一换,铜印交回重新铸造,形制交由礼部绘制了,呈上来与朕瞧,之后再交由工部造印。”
“陛下,铜印交回,遇见紧急公务当如何是好?”吴谟还在挣扎。
“下一年的铜印会在今年铸造好,分发之后收回上年印再铸,自然不会浪费。”赵究自然不会被这点小事难住,“此事就这么定了,不必再议。”
“陛下圣明!”众臣齐齐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