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ept.

“明天下午。”

“那我今天下午就去找你吧。你还在老地方,是不是?”

“没错。”

“太好了。”我重新把手机拿开,按亮屏幕看了一眼时间再送回耳边,“那我们下午两点见。”

这一次我是坐着地铁走到巴士乘车点的。星期五的中午有不少年轻人都聚集在上东区的商业街,不管是逛街还是约会,这里都是个合适的地方。上次来这里的时候我还是只是个初中生,岁月流逝,新旧更替,我熟识的那个上东区的模样早就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明明离开纽约只是几天之前的事情,但待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却好像是过了很久很久一般——可能是因为离开的时候还是一个落雨的夏天,而现在已经是晴朗的秋天了。

琳达说的‘老地方’并不是书店也不是书店楼上的小公寓,而是位于书店两个街口外的那家植物特色咖啡厅。这里是我们第一次相遇、相识的地方,也就是在这里,我对琳达说出了那句“我愿意加入你”。自那之后起,每每我们三天两头打算在书店以外的地方见面,这里就成了默契的不二之选。

我像往常一样点了蓝莓苏打和纽约芝士蛋糕,等到餐点上齐的时候却又突然意识到,这大概是我近期之内最后一次来这里了。洛杉矶和纽约一个在版图的最西面,另一个在版图的最东面,中间是横跨了一整个美国,就算坐飞机也要花上至少五个小时。琳达的‘必做清单’很长,她又很喜欢把生活过成忙碌而充实的样子。她不在这里,我也就失去了留在曼哈顿的唯一理由和意义。

约好的见面时间是两点,我十一点四十五到的,一直坐在原地等到两点半,琳达才姗姗来迟。对了,迟到也是她的小习惯之一。我在心里把关于她的记忆粗略地过了一遍,终于意识到比起我以为的,实际上我似乎要更加了解她。

“我来晚了!不好意思。”琳达像一阵旋风一样从店门口的位置瞬间就冲到了我跟前的座位,点单的时候也照例选择了平时的经典搭配,等到店员和她确认订单的时候才徒然的一顿。

“哎呀,最后一次居然还是下意识就点了老样子。看样子段时间之内是不能在这家店尝试新口味了,真可惜。”

她笑着抬了一下肩膀,做了个表情夸张、但是又有点可爱的鬼脸。确实是她一贯的样子。等她回到洛杉矶之后,说不定我还得特地花上一点儿时间才能习惯身边没有这样阳光明媚的人的存在的生活。

“可不是嘛。”我轻声接话,食指跟拇指捏着塑料吸管,把蓝莓苏打搅了一下。透明的冒着泡泡的苏打水在阳光下泛起一种很浅很浅的蓝色,大概来自蓝莓口味的糖浆。

回到正题。

琳达把照片从随身的包里拿出来,摆在我面前的桌子上。它使用旧傻瓜相机拍的,相纸在过上二十多个年头之后已经开始变得发脆,我凝视着照片里那两个人的脸,发现对于他们的细节、以及对于这张照片的细节,自己比起想象中要记得更加清晰。

比如我总是把它夹在那本书页发黄了的《格林童话》里,那一度是我小时候最爱的读物,不过上了高中之后我就几乎没再看过了。那本书的封面画着金发的小美人鱼坐在岸边凝视水面,是我最喜欢的黄金时代的插画风格。这两个人就安安静静的躺在《长发公主》的最后一页,从很多年前一直到现在。

“谢谢你把它给我,琳达。”我顿了一下,还是没能从照片上抬起头来,“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可以告诉我照片上的人是谁吗?”她小心翼翼的语气让我想到那晚的迪克。在用这种语气讲话的时候心中到底是包含着怎样的感情的呢?我想了想,没能得出答案。

“是我的父母。”面对琳达,我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说谎的必要,“这是他们在结婚之后拍的第一张照片。”

他们曾经也有过美好的日子,这张照片就是证据。这时候的妈妈大概只有二十岁,或者二十一岁,爸爸要大上一点儿,但也不比现在的我年长多少。那个时候的他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快乐和满足,就好像两人之间的爱情是可以跨越一切的桥。当时的他们确实是深信着对方的,爱真实存在过,不然如何做到连笑容都是这般坚定。无可否认,那一刻他们是真正幸福的,暖融融的笑意一直蔓延到眼角眉梢,以及他们靠在一起的肩膀。这样真切的感情仿佛可以感染每一个看到这张照片的人,可此刻我坐在这里,却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发自内心的微笑起来。

那个时候的他们看上去都很正常。

在我出生之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我就像一篇连绵和谐的乐章中不合时宜的休止符,把从前的平静消抹的一干二净,把原本的节奏拉扯的偏离了轨道,向着无法回头的方向直进。

“你有她的眼睛和下巴,整体轮廓却和他相似,”琳达细细的看着照片上的人,沉思了一会儿总结道,声音如同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但总的来说还是更像她。”

“但我和他们都不一样。”我说。也许是对着琳达,也许是对着照片里的人,也许是对着我自己。

“他们现在都好吗?”琳达问。

我沉默了一下,叹了一口气。“他们都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