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朗朗照在长空,将大理寺门前的台阶映得宛如澄澈湖水。
软轿轻轻落下,张司直早已等在大理寺角门,黛玉如今是大理寺常客,即便戴着白纱帷帽,守门的小吏也恭恭敬敬行了礼。
“林姑娘!”
黛玉声音从纱里隐隐透出来:“张司直,我将贾府里关于周瑞夫妇二人的公文送来了。”
张司直笑道:“少卿料到您今儿过来,茶水已经备下了,只不过今儿少卿一早便被今上叫进宫了,如今不在大理寺里。”
黛玉心中掠过一丝失望,微微颔首,又听见身后雪雁大声问:“那夏言也进宫了么?”
张司直笑得更开心了,道:“也进宫了,雪雁姑娘可是落了期望?”
雪雁见心事被戳破,便撇撇嘴不再说话。
因阮廷玉不在,黛玉放下簿纸,饮了半盏茶,便准备动身回贾府。
走在庑廊下,忽听得有妇人语声:“今日得了这一份嫩芦笋,晚上恰好做一道油盐清炒芦笋给少卿吃。”
黛玉闻得这语声耳熟,便转头向那往厨房去的妇人看了两眼。
粗布蓬头,背后背着一个箩筐,框上坐一个小小婴儿,正笑嘻嘻地玩着一只草蚱蜢。
竟然是金钏儿和玉钏儿的母亲,白荣家的。
黛玉心头疑惑,为何她会出现在大理寺中做些粗活。一眼望见张司直,便瞬间立即懂得其中缘由。
当日阮廷玉随她和宝玉一起去金钏儿家中,见白荣家的又要照顾婴孩,又要填补白荣这个金钱窟窿,寻常活计并不能做,而她留下的那枚银锭也只能救得一时。
能让白荣家的到大理寺帮忙,仅需要为每日在此公办的十来位官吏做些吃食,确是极好的一份差事。
因有白纱帷帽遮住,黛玉便也不用遮掩心中所想。那位公子少卿出生高贵,相貌又这般清冷孤僻,却也能体察黎明百姓之苦,行如此体贴温柔之事,黛玉心头一阵暖意,郑重地拢了拢衣袖——
那袖中是她日日随身携带的《疑狱集》。
忽的便到了端午节前夕,白日里天气愈发燥热起来。
这日史湘云要回家过节,黛玉送她出府,眼见她上了软轿,方独自从大观园角门处回潇湘馆。
远远见到紫鹃站在竹荫处伸着脖子找她,便笑道:“今日太阳这般毒辣,你倒站在这儿等我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