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一天一百斤豆腐,每天都能卖光光,甚至还有很多人来晚了买不到,一脸的遗憾呢!

一百文等一吊钱,十吊钱等于一两银子,在这个物资不丰厚的时代,农村的一个普通老百姓一两银子是将尽半年的费用,这每天能够净挣二百文钱,也是相当的不错了。

林老头家的豆腐比别家的贵上一文钱,即便贵了一文钱,别人也宁愿来买林老头家的豆腐,经过比对,余宁霞才知道这当中的奥秘。

当即竖起大拇指,承认这祖传豆腐绝非浪得虚名。

别人的豆腐要么硬的不行,要么水的不行,只要换一个人做,做出来的豆腐肯定不一样。

根本就不像林老头家的,哪怕是学徒做出来的,也能保证软硬适度的口感。

大家都是同等用料的情况下倒不是别家偷工减料,而是在点卤水的时候,还有磨豆浆的时候,甚至其他的步骤上,都比别人精密度高,多少比例的水,多少比例的卤水,都是有严格的比例存在的。

也就是说十斤黄豆,林老头家能做出至少二十斤的豆腐。

按照这个时代的物价,一斤大豆两文钱,十斤大豆二十文钱,再加上人工卤水等其他杂七杂八的,新手上路难免损耗多点,相当于每斤豆腐光成本就要四文钱。

按照之前的比例,二百文钱林老头占六成,分的一百二十文钱,两个孩子占四成,分的八十文钱,平均下来就是每人每天四十文钱,四十文钱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去镇里务工这个数还不管吃住。

两个小子也算得阴白这条数,将来还不一定每天只挣两百文说不定还能更多,不比在镇里务工的强,离家还近,有了钱,也学到了手艺,越干越有劲儿,林老头也渐渐从两个孙子的阴霾中走出来。

尤其这两个小子也知道感恩图报,知道林婆子的身体不好,需要买药,十分懂事的将自己的钱一半都给了林老头,让他拿去给婆婆买药。

林老头怎么也没想到,南宫瑾给开的方子,竟然真的比镇子上那些大夫开的方子管用多了,才不过七天过去,老婆子咳出来的痰里面,已经阴显不带血丝了。

有了希望,林老头更加的斗争昂扬,而随着两个小子做事越来越顺手,每天做出的产量也跟了上去,原来一百斤,渐渐的增加到了一百五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