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立嗣君是大事,不管是立还是废,但相对来说,还是废的难度更高。
人族的继承制度和婚姻制度一样都曾改来改去,婚姻制度最终定格于一夫一妻制(贵族可以多妾,但有名额限制,而贵族的人口比例才多大点),继承制最终也定格于最保守的嫡长继承制。
不同于很多人以为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嫡长中的长,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哪怕是庶出也一样。
所谓嫡长,仅指正室所出的第一个孩子。
庶长再长也没用,再惊采绝艳也没用,除非嫡出子女及其嫡出的后代都死干净了,否则哪怕嫡长死了,后头也还有别的嫡。
当然,庶出的非常能耐,将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杀光了那就是另一回事。
这种严苛的嫡长继承制度在帝国已经通用了两三千年。
一项制度能够长久,必然有其合理之处,而持续了两三千年的时间,自然成了传统,或者说,正统。
哪怕最近的几百年礼崩乐坏,崩得也只是权力的划分制度,嫡长继承制仍旧牢固。
最多就是从最早的时候,嫡出子女死干净了,哪怕有庶出子女也不能继承江山,而必须过继嫡出兄弟姐妹的嫡嗣为嗣,变成了如今的,有嫡立嫡,无嫡立庶。
这种改变使得最近的几百年庶嗣上位的案例不少,但那无一不建立在一个前提下:嫡嗣被杀得干干净净。
不管是谁上位,怎么上的位,只要脑子没问题,在立继承人时都会遵循传统。
这种传统的力量也使得国君想废自己立的嗣君都相当的难。
历史上能够废嗣君的国君无一不是对国家掌控极强的国君,不然看嗣君再不顺眼也只能忍着,纵是如此,历史上每一次废嗣君都不免引起朝野动荡。
为了真爱立庶出为嗣君这种事,不如考虑怎么虎毒食子杀光嫡出子女给庶出腾位置更有可行性。
历史上某一位国君看自己的嫡长子极度不顺眼,一门心思想废太子,折腾了三十多年愣没能如愿。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历史长了,什么奇葩都有。
比如前任葛天侯,青婧的祖父,那委实是个奇男子。
为了真爱,就是不碰君夫人,再将和别的妃妾生的孩子当猪养,只让真爱的孩子接受教育。
如果没有横空杀出葛天侯这一变数,奇男子的打算还真有可能成功。
再怎么看宠妃的孩子不顺眼,没有嫡子的前提下,考虑到别的孩子都被养废了,臣子们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偏生杀出了葛天兆这一妖孽,利索的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然后在君夫人和后宫中出身高贵却没有子嗣的高位妃妾们的支持下继承了国君之位。
是的。
葛天侯杀死了自己老子所有的合法子女,却非常善待老子生前的妃妾,想改嫁的,葛天侯认认真真的给找了合适的人家,不想改嫁的,葛天侯也每年给一笔丰厚的钱财让她们能够锦衣玉食,哪怕寡居后养面首都无妨。
心大到什么程度?
心大到就差直接给嫡母庶母们送面首。
虽未真的送面首,但也不遑多让了,葛天侯重用的一名心腹爱将便是嫡母寡居后生的私生子,别的庶母们也同样有寡居生子的,只要有真材实料,葛天侯用起来完全没有心理障碍。
如此多的例子充分证明了嗣君的废立会牵动前朝与后宫多少人的利益,而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人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
葛天侯废嗣君的难度相对要小一些。
一来他的后宫没有任何人,不需要担心跟前任一样在后宫翻车。
二来,他不是要废嫡立庶,做为实际上的嫡长,青婧的法理继承权高于后面的弟弟妹妹。
葛天侯废嗣君的决心非常坚决,虽是很多人一直以来都期盼的,但他们期盼的是葛天侯废了嗣君立三公子为嗣君,而非废了嗣君立一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私生子。
尽管葛天侯将宗室谱牒、老人都给翻了出来证明青婧的合法身份,但....不论是嗣君党还是三公子党都不信,坚定的认为葛天侯是被迷昏了头要废嫡立庶。
定性定得非常坚定,奈何再坚定也改变不了葛天侯的意志。
葛天侯一边废嗣君一边让青婧接手朝政,青婧不仅表现出了比嗣君更出色的能力,还有更出色的效率,以及,动辄杀人的残暴。
青婧第一天替葛天侯代理朝政,不管是否支持嗣君与三公子,朝臣们都不乐意配合这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家伙,各种糊弄。
青婧甩出五名糊弄得最厉害的大夫的罪证,将五名尽数斩杀,连坐全族。
第一天就搞出这么大动静,自然有人寻完全放手青婧打理朝政的葛天侯告状。
葛天侯听完二儿子名为担心青婧手段太过凶残招众怒,实为表示不安的话,思忖了下,问:“那些罪证可是假的?”
当然是真的。
青婧不至于犯这种低级错误,所有罪名罪证全是实打实的。
问题是,谁家还没点见不得人的事?
大家不都是这样。
二公子最终只能干巴巴道:“水至清则无鱼。”
他无所谓老大和老三谁继位,反正不管谁继位,继位后都得优待他。但现在这位明显凶残得过分,日后真的容得下自己吗?
若青婧是私生子,非嫡的子女继了位,活着的嫡出子女就很尴尬了。
若青婧真的是嫡出,那更可怕。
二公子私下里有调查过,在他们三个之前,葛天侯与井雉的确还有过两个孩子,但都夭折了。
若青婧是那个传说中夭折了的嫡次女,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让葛天侯在立嗣君时越过嫡长立第三个孩子?
二公子反复研究了下收集到的情报。
嫡长子和嫡次女的夭折时间并不同。
能够看出来,两个孩子中葛天侯最喜欢的便是嫡次女,经常在公开场合向人介绍次女,表达自己对女儿的骄傲与喜爱,透着让次女继承家业的意思。
但在四五岁的时候,嫡次女便消失在了公众场合里,不再被人提起,直到三年后传出死讯。但也只是死讯,并无明确的丧葬。
考虑到人族有夭折孩童不入祖坟的传统,也不是不能理解。
这年头孩童本就易夭折,若每个孩童夭折都要折腾一番,贵族们也别过日子了。
奇就奇在,嫡次女死了,低调得跟没这个人似的,嫡长子死的时候却很是折腾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