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雒阳雏虎 第二十七章 酷刑酷吏(一)

汉末数风流 君清邪 1656 字 2022-09-29

“文绕先生,方正对您的观点却不敢苟同。您早年间在东海任国相,现在又每日身处庙堂,大家都说您为人宽厚,行政亲民,但您其实是不清楚如何审理案件的。为何我等要用酷刑?因为犯事的人可不都如文绕先生想的那样听话,他们可都是些龌龊的奸人,哪怕判案的人深知他们犯了事,但他们拒不承认的话也不能给他们按法定罪。而所谓酷刑,就是给他们准备的。只有用酷刑,他们才能惧怕于陛下的威严,承认自己的罪责;也只有用酷刑,才能真正快速有效的断案。”

阳球的话有理有据,比刘宽刚才说的那些浮在空中的空话让人信服的多,在场的众人听完无不点头,然后看向了刘宽。

其实刘宽也不是不知道,许多情况下只有用刑罚才能犯人开口。可是历朝历代的皇帝,无论谁在任都在要求减少用刑,自己总不能明目张胆的反对皇帝吧。

一旁的李继也听明白了,酷刑这事当然怪不得这个阳球,也怪不得刘宽,更是怪不得那个汉灵帝,这就是从根本上的制度错误。

在这个落后的封建司法制度中,诉讼模式大体上可以总结为“纠问式”和“审问式”,在这两种模式下,司法机关可不是什么中立的第三方,而是对那些有犯罪行为和侵犯君主利益的人负责的追究者。审案的人既有起诉权,又有审判权,所有一切都是自己做主,而被告人只有被审问的义务,根本没有反驳与辩护的权利。

这样导致的后果就很明显了,审案者是有了极大的自主权,可一旦他误判,就很会有可能使没犯罪的人因为耐不住刑罚而被迫承认。

李继作为一个“外人”,对这套畸形的司法体系当然是极度鄙视。可这也没什么办法,只要有一个“家天下”的皇帝存在,就几乎不可能产生一套合理的司法体系。只能寄希望于审理案件的人是个柯南式的天才,才能保证每件经过他手的案件都可以完美的侦破。

想着想着,李继不由得摇了摇脑袋,却正好被苦苦思索如何作答的刘宽看见了。

刘宽灵机一动,看起来这李继也有自己的理解,而且他年纪也摆在那里,就算说错话了也不会有人怪罪,于是便拍了一下李继的肩膀。

“方正的话确实有些道理,李继,你是蔡邕夸赞的神童,那你来与方正来辩一辩。”

李继没想到刘宽竟然让自己出场,微微一愣。看到刘宽充满鼓励的眼神,自己也没法拒绝,只好硬着头皮接下,站起身来向众人行了一礼。

“那小子就说说自己的看法了,各位长辈可莫要笑话。”

李继站起来后,阳球又有点不乐意了。这刘宽好歹也曾身为三公,算得上是名满天下的人物,想不出话来辩驳我,竟让一个没束发的小童来砸场子。哪怕是李继真说出些歪理来,自己也不好意思出言反驳。

于是阳球冷哼一声,面露不悦的说道:“既然如此,就请小神童就畅所欲言,说错了也自然不会有人笑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