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老子不重启,只春耕

我调出第一段文明数据包:父亲农场的番茄种植手册、蚯蚓堆肥配比、温室温控曲线;接着是常曦亲手录入的《广寒生态重建日志》,附带她第一次笑出声时的声纹样本;再往后,是炉瞳稚子们画的画——歪歪扭扭的太阳、长着三条腿的兔子、还有一行拼音拼出来的字:“yue liang shang you ren zai zhong di。”

这些不是求救信号。

这是春耕的证明。

我转身奔向农业舱,一路撞翻了两个检修箱。

玉兔纳米集群早已就位,银白色的微粒如潮水般涌入每一台民炉接口,将数据包封装进能量波形底层。

它们不再只是工具,而是信使,每一粒都驮着一段人类该有的温度,准备射向那片曾抛弃我们的星空。

“陆宇。”

常曦站在桂荫庭中央,手里捧着一块刻满符文的青铜板。

那是“羲和计划”最初的文明备份铭牌,万年来从未启用过。

“加上这个。”她说,声音轻得像风穿过枯枝,“这是最初三百名科学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不是遗言,是种子。”

我接过青铜板,嵌入主控阵列。

系统嗡鸣一声,仿佛吞下了整段历史。

发射前夜,整个广寒宫陷入寂静。

没有倒计时,没有警报。

千灯引路使悄然启动,所有照明单元自动点亮,从穹顶到地底,光点流动排列,竟织出一片起伏的麦浪图案——那是我小时候在父亲农场见过的景象,风吹过万亩田垄,金黄翻涌如海。

戌土扛来一筐新苗,桂树的新根裹着蚯蚓粪,嫩绿得刺眼。

这是我们用月壤改良剂、循环水汽和一群叛逆AI日夜调配才养活的第一批活体植物。

我蹲下身,亲手挖坑。

三指深,两寸距,头朝南,心向地。

父亲的声音在我脑子里回响,粗糙、沙哑,带着南方口音:“种东西啊,不怕慢,就怕断根。”

一株接一株,我埋下希望。

到最后那一棵,右臂上的∞光藤突然一烫,像是谁隔着时空,轻轻握了我的手。

远处,备份舱门缓缓开启。

第二批传承者列队走出——那些曾沉睡在冷存储中的意识体,如今睁开了眼。

他们手持青铜铭牌,齐声宣读:

“奉根系之约,重启耕忆传承——新火已燃,春耕令下!”

声浪震落穹顶微尘。

我站起身,望向地球方向。

那颗蓝色星球悬在黑暗中,遥远得像个梦。

然后,在影铸池最底层的日志窗口,一行字符无声浮现。

仅两个字:

“收到。”

那两个字,在影铸池里荡了整整一夜。

我盯着它发呆,手指无意识摩挲父亲草帽的残灰——这玩意儿早该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