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黎明靖难

晨光彻底驱散了夜幕,将北京城每一个角落都照得通透亮堂。

昨夜那令人心悸的喊杀声与零星火铳轰鸣已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更加秩序井然、却同样蕴含着不容置疑力量的声响。

“哐!哐!哐!”

沉重而整齐的脚步声在主要街道上回荡。一队队盔甲鲜明、兵刃闪亮的军士取代了往日五城兵马司那些散漫的巡丁,以五人一列的严密队形,沿着棋盘般的街道往复巡弋。他们沉默寡言,眼神锐利,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军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的声音,带着一种金属般的质感,敲打在每一个悄然透过门缝窗隙向外窥视的百姓心上。他们臂膀上缠着的一抹醒目的白色麻布,表明他们正处于国丧期间,但这肃穆的装束非但未减其威严,反更添几分肃杀之气。

“哗啦啦——”

那是大幅告示被刷上浆糊、郑重贴在各处路口牌楼、城门洞旁墙壁上的声音。更有识字的衙役或军中书记官,被特意安排站在告示旁,用尽可能清晰洪亮的声音,向着迅速聚集起来、却不敢过分喧哗的民众,一遍又一遍地宣读:

“监国信王殿下谕旨:逆阉魏忠贤及其党羽,祸乱朝纲,罪证确凿,已于昨夜悉数擒拿!京师戒严,乃为肃清余孽,安定民心!尔等军民人等,各安其业,勿得惊慌,勿信谣传!凡市井街坊,照常开市,不得借机滋事、哄抬物价!有敢趁乱不法者,严惩不贷!”

告示的内容通过这些声音,迅速扩散至全城每一个角落。

起初,是死一般的寂静。人们面面相觑,难以置信。权倾朝野、只手遮天的九千岁……一夜之间就倒了?这消息太过震撼,以至于许多人第一反应是怀疑这是否是阉党又一个试探人心的诡计。

但很快,怀疑被眼前实实在在的景象所取代。

那些巡逻的军士,精气神与以往的京营兵痞截然不同;那午门前堆积如山的罪证(消息已如野火般传开);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往日那些横行霸道、如狼似虎的东厂番子和锦衣卫缇骑,竟真的一个都不见了踪影!街面上维持秩序的,换成了明显更为正规、纪律严明的陌生面孔的军士,以及一些看起来终于能挺直腰杆说话的衙门差役。

“……真的……真的变天了?”一个老者颤巍巍地扶着门框,喃喃自语。

“爹!魏阉被抓了!被抓了!”一个年轻人从外面飞奔回来,激动得满脸通红,压低了声音却压不住那份狂喜。

“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一个妇人当即跪倒在地,朝着紫禁城的方向磕头,泪流满面,她的丈夫便是因拒缴阉党所谓的“修缮祠宇”捐纳,被厂卫抓走,至今生死不明。

“快!快去开铺门!还愣着干什么!”一个机灵的掌柜反应过来,连忙催促伙计,“新朝新气象,咱们可不能让官爷觉得咱们不识抬举!”

压抑已久的情绪,如同冰封的河面在春日阳光下骤然崩裂。窃窃私语声越来越大,最终汇聚成一片巨大的、嗡嗡作响的声浪。那声浪里,有惊疑,有试探,有狂喜,有宣泄,更有一种如释重负般的喘息。

恐惧的坚冰正在融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小心翼翼却又按捺不住的期待。家家户户的门板被陆续卸下,店铺的招牌重新挂起,小贩的担子也颤悠悠地摆上了街头。虽然人们的脸上还带着些许惊魂未定的苍白,交谈时仍会下意识地压低声音,并警惕地看一眼巡逻的军士,但整个京城,确实如同一个重伤初醒的病人,开始有了微弱的脉搏和体温。

生活的韧性,在这一刻展现无遗。

……

英国公张维贤的府邸门前,几乎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