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则暂留身边,参赞军机,以备咨询,倚为智囊。
这四人的加入,如同四根坚实的支柱,使得凌云麾下原本略显单薄的文臣谋士集团,瞬间厚实、丰满了起来,可谓群星璀璨,光华夺目,照亮了前路迷茫。
最后一道消息,并非通过公开渠道送达,而是在夜深人静之时,由程远志派遣一名毫不起眼的心腹,秘密潜入府中,直接呈送到凌云手中的密信。
信中,程远志与邓茂以极其恳切乃至带着几分激动与期盼的语气,再次表达了愿效犬马之劳、万死不辞的赤诚决心,并表示已完全领会并接受凌云与郭嘉之前所授的全盘谋划。
他们报告,已初步整合了蓟县及其周边区域的黄巾旧部,剔除老弱,精简队伍,择其精锐严加操练,如今已是兵甲已备,粮秣暂足,全军上下同仇敌忾,摩拳擦掌,只待凌云一声令下,便可挥师出击,以报知遇之恩。
凌云览信完毕,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与身旁一直静观其变的郭嘉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郭嘉习惯性地做出轻摇羽扇的姿态(尽管手中空无一物),眼中闪过一丝冰冷而锐利的光芒,如同暗夜中的毒蛇亮出了信子,缓声道。
“主公,时机至矣。暗刃既已铸成,淬火已毕,当试其锋芒,以血开刃。广阳郡地处幽州要冲,连接南北,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势力庞大,尤以李、张、王三家为甚。”
“他们不仅多年来勾结官府,把持地方,囤积居奇,抬高粮价,吸食民脂民膏;更曾在昔日黄巾起事时,积极出资出粮,助官军残酷镇压,手上沾满了黄巾士卒及无辜牵连百姓的鲜血,罪孽滔天。”
“其族中子弟,更是倚仗权势,在郡内横行不法,欺男霸女,民怨积郁已久,如同遍地干柴,只欠一粒火星。”
“此地,正是程远志、邓茂二人立威扬名、凝聚人心,同时也是向主公立下投名状、表其忠心的绝佳之地。借此亦可……试探朝中与周边反应。”
凌云闻言,目光骤然锐利如鹰隼,周身散发出一股凛然的决断之气,点头沉声道:“奉孝所言,正合我意!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他当即转向如同铁塔般侍立一旁的典韦,“速传密令于程远志、邓茂!命其不必再等待时机,即刻集结他们所能调动的全部精锐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广阳郡!首要目标——便是广阳李氏、张氏、王氏等为首诸豪强之坞堡、田庄、府库!我要他们……鸡犬不留,府库为之一空!”
“记住,让他们务必打出‘替天行道、为昔日惨死的黄巾弟兄复仇雪恨’的鲜明旗号,但要在行动间隙,‘偶然’地让一些附近百姓或‘幸存者’‘偷听’到他们的担忧与忌惮,比如……畏惧我涿郡兵锋之盛,故不敢北上侵犯凌青天治下之民,只得向南寻仇。”
这道裹挟着冷酷、算计与肃杀之气的命令,被迅速以特殊药水加密,通过那条绝密的渠道火速送出。
可以想见,一场针对广阳郡世家豪强的、名为“黄巾复仇”的腥风血雨,即将在程远志与邓茂的率领下,以最猛烈、最残酷、最彻底的姿态,席卷而至,必将震动整个幽州,乃至传入洛阳朝堂。
而这把由凌云亲手点燃、引导并试图掌控的“野火”,将在无情焚烧旧有秩序与既得利益者的同时,也为他未来的霸业,清理出一片焦灼而肥沃的土地,并在世人与各方豪强心中,浇灌下名为“恐惧”与“隐约希望”的复杂养料。
凌云负手立于堂前,身形挺拔如松柏,纹丝不动。目光却已穿越沉沉庭院,遥遥望向南方广阳郡的方向,眼神深邃如万丈寒渊,其中仿佛有风云际会,龙蛇起陆。边关已稳,双剑悬顶,寒芒耀北疆;
贤才来归,群星拱卫,智略安内政;暗刃出鞘,饮血在即,烈火焚荆棘……这一切的迹象都清晰地预示着,幽州这片广袤而混乱、沉寂已久的棋局,正在按照他凌云的意志与精妙谋划,一步步、坚定地、不可逆转地展开全新的,属于他凌云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