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一日三喜。

十日光阴,恰如白驹过隙,倏忽而逝。涿郡太守府内,烛火摇曳,将两道挺拔的身影投映在悬挂于壁的巨幅幽州舆图之上。

凌云与郭嘉并肩立于图前,指尖缓缓划过图上山川关隘的蜿蜒曲线,低声商讨着下一步的方略,每一个字句都关乎未来格局。

堂内唯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与二人沉稳的交谈交织,更显静谧深邃。

就在这静谧之中,亲兵统领典韦那魁梧的身影数次出现在厅外,又悄然退下,接连呈上密封的急报。

一日之内,竟有三道佳音接踵而至,一道比一道更令人振奋。

饶是凌云心性历经锤炼,早已沉稳如山,此刻眉宇间那惯常的冷峻也不由得如春冰乍裂,缓缓舒展开来,唇角微扬,勾勒出一抹锐意与畅快并存的弧度,眸中精光闪烁,恍若已见万里疆场尽在指掌之间挥斥方遒。

最先送达的,是来自北疆前线的军报,带着风尘与霜雪的气息。

高顺与太史慈竟不约而同,几乎在同一日遣快马回报。

高顺的信函以硬黄纸书写,字迹瘦硬刚劲,一如其人风格,力透纸背:“陷阵营已进驻雄关居庸。关防破损处已初步加固,旌旗更易,守备森严,鸟雀难越。”

“代郡境内,趁乱而起之零散匪帮七股,及自恃武力、妄图割据之豪强坞堡三座,皆已扫平。顽抗者计三百余众,尽数化为齑粉,无一生还。郡内余寇闻风丧胆,或遁或降。”

“预计旬日内,代郡全境可定。届时,陷阵营这柄重锤,将依托关隘,随时可对塞外不臣之辈,发动雷霆一击。” 字里行间,弥漫着铁血与硝烟的味道,仿佛能听到陷阵营那整齐划一、撼天动地的踏步声。

太史慈的军报则写在略带粗糙的皮纸上,笔走龙蛇,一股鹰扬虎视的锐气扑面而来:“飞狐关已牢牢在握!末将亲率将士修缮城防,增设箭楼,关隘上下焕然一新,固若金汤。”

“上谷郡内,原为祸甚烈的‘黑山狼’、‘破风骑’等数股流寇,或被末将亲率精锐追击百里,斩其魁首,溃散歼灭;或闻‘太史’旗号而胆裂,已远遁漠南,不敢再窥我边墙。”

“如今郡内流寇渐息,秩序日复,已有数千流民闻讯回归故里,整饬田垄,炊烟再起。相信不日便可宣告全境光复。待后方稳固,末将麾下这柄利剑,必当直插塞外,清剿任何敢于靠近边墙的胡骑游哨,扬我汉家威仪!” 言辞之中,充满了自信与进取的豪情。

北疆双关,居庸、飞狐,如同两位顶天立地的巨人,一左一右,牢牢扼住了幽州通往广袤塞外的咽喉要道。此刻它们被牢牢掌握在手,便如同两柄历经千锤百炼、已然彻底出鞘的绝世利剑,剑锋之上寒芒凛冽,直指匈奴、鲜卑等族的腹地。

这不仅为凌云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稳固战略后方,消除了北顾之忧,更让他拥有了进可攻、退可守的绝对主动,战略态势为之一新。

更让凌云内心振奋不已,甚至远超收复边关之喜的,是那道打破常规、唯才是举的招贤榜。

其效应之卓着,远超最初预期,如同巨大的磁石,真正吸引了潜藏于草莽、隐居于山野的俊杰之士。

短短十日之内,竟有四位在北地名声不俗、各怀绝技的贤士,先后风尘仆仆,赶至涿郡太守府前投效,使得府门前一时之间,颇有贤者云集之象:

· 齐周:此人年约四旬,面容清癯,三缕长须,目光沉静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