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闻言,目光仿佛瞬间穿越了漫长的时光长河,回到了那个烛火摇曳、星光黯淡却心光璀璨的颍川别院夜晚,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深沉而真挚的、带着无限怀念的笑容,他缓缓回答,声音中蕴含着岁月的沧桑与感慨。
“朕这一生,令人惊喜之事,确然不少。然,若论最惊喜,刻骨铭心者……莫过于颍川那一夜,本欲微服寻访贤才,偶入雅集,竟能得遇公达(荀攸)、奉孝(郭嘉)、志才(戏忠)三位不世出之奇才,且彼等皆愿倾心相投,共举大业。”
“能得一人,已是侥天之幸,万金难求;一夜之间,竟能连得三位国士倾心相随,此非人力所能及,实乃……天意助我!” 后代史家,将这一夜视为奠定了凌云帝王基业最为关键的人才基石,称之为 “颍川夜获” 或 “三星归凌” ,传为千古佳话,流芳百世。
待到荀彧、陈群二人心事重重地告辞离去后,厅内便只剩下凌云与新投效的戏志才、郭嘉、荀攸三人。凌云看着眼前这三位足以搅动天下风云的智谋之士,胸中豪情顿生,如同拥有了整个天下。
他朗声开口,声音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昂扬斗志:“天下之大,山河壮阔,正待我等亲自去游历考察,亲身体悟。不知三位先生,可愿与凌云同行,共览这九州之险峻壮丽,体察那四方民情之艰难困苦,于此路途之中,共同商议安邦定国、廓清寰宇之大计?”
戏志才、郭嘉、荀攸三人相视一笑,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决心与期待,遂齐声应道:“敢不从命!” 不过,三人皆言,需先返家稍作安排,拜别亲族,处理一些必要的琐事,以免后顾之忧。凌云自然满口答应,毫无异议,当下便约定,两日之后,于阳翟城中他们下榻的“悦来”客栈汇合,再一同启程,共踏征程。
待众人皆已离去,喧嚣散尽,这处别院便彻底安静下来,只剩下荀彧一人。清晨微熹的曙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柔和地洒在他清雅而略带疲惫的脸上。
他独自静立于空旷的大厅之中,目光缓缓扫过昨夜众人席地而坐、激烈争辩的地方,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那慷慨激昂的余韵与石破天惊的誓言。
他长长地、无声地叹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胸中所有的复杂情绪都随之吐出,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凌云……其志,果然非小。奉孝、公达、志才皆非常人,竟能同时倾心相随,毫无保留……这天下……恐怕真的要迎来一场前所未有之巨变了。”
语气之中,既有对好友们选择的深深理解,有对自己所坚守信念的无比执着,也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对那已然可见的动荡未来的深切担忧,以及一丝身处历史洪流转折点、前路不明的淡淡迷茫。
这一夜,注定要如同烙印般,深深地刻在他的记忆深处,也必将以其无形却磅礴的力量,悄然改变整个时代的走向与无数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