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戏志才、郭嘉、荀攸三人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拜自己为主,凌云心中的喜悦如同决堤的江河,汹涌澎湃,难以用言语形容。
这突如其来的、远超预期的巨大收获,让他恍惚间觉得如同置身于一场过于慷慨的美梦之中,生怕下一刻便会醒来。
然而,戏志才三人既然已奉凌云为主,心思立刻活络起来,不再仅仅是旁观者或讨论者,他们目光流转,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尚处在巨大震惊与深沉思考中、神色复杂的荀彧与陈群。若能说服此二人一同加入,颍川最顶尖的才智便将尽归主公麾下!
郭嘉最先开口,他看似随意地调整了一下坐姿,恢复了几分平日里那招牌式的慵懒神态,但那双眸子里的光芒却锐利如初,话语更是直指核心,他对着眉头紧锁的荀彧笑道。
“文若兄,主公(他已自然改口)所立之志,涵盖天地根本,恩泽天下百姓,其格局之宏大,亘古罕见。虽未直言‘匡扶汉室’四字,然‘重整山河,使百姓安居乐业’,黎庶安康,四海升平,这难道不是对倾颓的汉室朝廷最实际、最根本的助益吗?”
“以文若兄你经天纬地之才,若能与我等一同辅佐主公,对内可制定朝纲国策,厘定制度,对外可安抚四方民心,招揽贤士,文武并用,德威并施,还愁这纷乱的天下不能早日安定,重现太平景象吗?”
“何必一定要拘泥于那一个日渐空洞的虚名与已然僵化的形式?” 他巧妙地将凌云的宏大目标与荀彧内心深处的忠汉理想进行调和,试图找到其中的契合点。
戏志才也紧接着劝道,语气带着难得的恳切:“文若所言极是!文若兄,你且睁眼细看,如今天子暗弱,受制于人,朝廷之上,公卿争权夺利,政令混乱不堪,纲纪废弛。”
“死守着这样一个早已名存实亡的空架子,于国于民,又有何益?主公之志,在于‘为生民立命’,这是要为天下亿万百姓指明安身立命之根本道路,是实实在在、功在千秋的伟业!我等着眼的是这天下活生生的、饱受战乱饥荒之苦的黎民苍生,而不是洛阳皇城里那个早已被权臣玩弄于股掌、连自身难保的朝廷与天子!”
“以文若兄你济世安民之抱负、王佐之才具,唯有辅佐主公这般雄主,方能真正施展你救济天下、安定百姓的毕生夙愿啊!”
荀攸虽然没有再多言劝说,但他望向自己这位族叔的眼神中,也充满了殷切的期望与无声的劝解。
面对几位相交莫逆的好友兼同乡的极力邀请与殷切目光,荀彧脸上闪过极其复杂、近乎痛苦的挣扎之色。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藉此压下心中的波澜,目光最终变得清澈而坚定。
他看向凌云,拱手一礼,声音依旧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源自信念的坚持:“凌将军胸怀之志,气魄之宏,彧……深深敬佩,亦知将军心系黎庶,非为一己之私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