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匈奴使者来访。

更让凌云惊喜的是,甄家不仅带来了商品,更带来了技术与资金,她已出资协助朔方改进了原本粗糙的冶铁技术,并开始尝试小规模地开发郡内的盐矿,虽然眼下规模尚小,却代表了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战略价值。

最让人感到心安与踏实的,莫过于那沉甸甸的丰收。得益于朝廷免除三年赋税的宝贵喘息之机,得益于“朔方犁”全面推广带来的耕作效率革命性提升,再加上今年老天爷格外赏脸,风调雨顺,朔方郡迎来了一个数十年未见的大丰收!

官仓、义仓以及家家户户的粮囤里,都堆满了金灿灿的粟米和小麦,空气里仿佛都弥漫着谷物特有的醇厚香气。

粮食的充盈,不仅意味着朔方郡彻底实现了自给自足,军民再无饥馑之忧,更意味着手中有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灾荒、或是军事需求的雄厚资本。

街上的百姓,面色红润,步履从容,相互交谈的不再是往日的饥饿、恐惧与胡患,而是今年自家的收成如何,盘算着明年该添置些什么,或是哪家的小子该进学堂了。

整个朔方郡,从上到下,从城内到乡野,都弥漫着一股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旺盛生命力与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军政事务在蔡邕这根定海神针的坐镇下,在顾雍、满宠、王璨等能臣干吏的精心打理下,井井有条,高效运转;军务则有高顺、郝昭等将领严格操练,毫不懈怠;商业在甄家这只领头羊的带动下,日渐繁华,税收稳步增长;

民生则在各级官员和广大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肉眼可见的显着改善。

这一日,凌云在甄姜的陪同下,再次登上了朔方城的北门城楼。极目远眺,城外是望不到边的、金浪翻滚的丰收田野,沉甸甸的穗头在秋风中摇曳;城内是熙熙攘攘、安居乐业的人流,孩童的欢笑、商贩的吆喝、工匠的敲打声交织成一派生机勃勃的画卷。

他静静地站着,任由秋风吹动他的衣袂,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与沉甸甸的责任感。

这不再是他初来乍到时那个破败不堪、死气沉沉、在胡骑铁蹄下瑟瑟发抖的边陲危城,而是一个充满了无限活力、希望与潜力的新生之地!这是他凌云,和他的师长、袍泽、爱侣,以及所有朔方军民,同心协力,一手一脚缔造出来的基业!

潜龙之渊,已非昔日那浅滩泥沼,而是化作了风云际会、蓄势待发的腾飞之地!

有了如此坚实、繁荣、人心归附的根基,无论是对外与匈奴周旋博弈,还是应对未来那即将席卷天下的惊涛骇浪,凌云的心中,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笃定与信心。

他缓缓转身,目光落在身旁同样凝望着这片繁荣景象、绝美侧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柔情光芒的甄姜,自然而然地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微凉的柔荑。

“姜儿,你看,”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这便是我们的朔方。”

甄姜感受到他掌心传来的温热与坚定,回眸一笑,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瞬间驱散了秋日的最后一丝凉意,她用力反握住他的手,声音温柔而笃定:“嗯,我们的朔方。”

几天后,养精蓄锐完毕、神采彻底恢复、甚至因这段休养而更显沉稳内敛的凌云,终于决定,正式在郡守府升堂,接见那位已经在驿馆中等得心焦气躁、几乎要按捺不住的匈奴使者骨力。

一场新的、不见刀光剑影却同样关乎朔方尊严与利益的外交交锋,即将在这座日益强大、气象一新的边塞雄城之中,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