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迦政权(1265-1353年),亦称萨迦王朝,
是元朝时期在西藏地区由萨迦派,建立的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驻地在后藏萨迦(今萨迦县)。
萨迦政权的首领是元帝师,来自款氏家族,
行政大权,则由本钦家族掌管。
公元1244年,萨迦派教主—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萨班)应蒙古宗王阔端之请,携侄子八思巴亲赴凉州,
于公元1247年,得见阔端王,议定吐蕃地方归顺条件,
并致书《萨班致蕃人书》于西藏僧俗,西藏地方正式归属蒙古汗国管辖。
公元1251年,阔端王和萨班先后卒于凉州,乌思藏地区一度陷入混乱。
公元1252年,蒙古蒙哥汗派使臣入藏清查户口划定地界。
公元1253年,忽必烈在六盘山接受萨迦派新教主——八思巴灌顶并奉其为上师。
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封八思巴为“国师”,
统领天下释教,并委托八思巴创制蒙古文,
这也是元帝任命帝师之始,终元之世帝师,均由元帝任命。
公元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
设总制院,即宣政院,以“管领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
命八思巴总领院事,赐珍珠诏书。
公元1265年,八思巴返回萨迦,封授各地僧俗首领,
分乌思藏为十三万户,
任命本钦.释迦桑波,为第一任萨迦政权的首脑,以管理乌思藏地方,
忽必烈为此任命并赐,释迦桑波,“卫藏三路军民万户”之印鉴,
西藏地方政府——萨迦政权正式建立。
公元1268年,本钦.释迦桑波,遵照忽必烈旨意任命十三万户长,并协助忽必烈对各万户进行忽必烈时期的第二次清查户口,推行“乌拉制度”。(一种强制性劳役制度,源于驿站体系,后演变为无偿或低偿劳役。 ?)
公元1269年,忽必烈在青藏地区,设置了27个驿站并颁行八思巴所创蒙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