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曲终时,诸葛亮恋恋不舍地凝视古琴,再深吸一气,目 归清明。

起身向蔡文姬郑重行礼:不知是蔡公后人,亮斗胆献丑了!

蔡公?

众人面面相觑。

诸葛亮所言蔡公是何人?

莫不是已故的蔡邕?

他分明说的是蔡公后人,莫非是其女?

这位先生竟是蔡邕之婿?

难怪琴艺超群,必得蔡公真传。

且慢断言,安知不是诸葛亮妄加揣测?

......

李牧轻摇折扇,饶有兴味:哦?你是如何知晓的?

诸葛亮正色道:“昔日叔父诸葛玄曾言,蔡邕避祸吴越之际,于火中救出一截音色奇特的梧桐残木。”

“蔡邕依其形制,斫成七弦琴,音韵绝佳。”

“因琴尾焦痕未褪,故取名‘焦尾’。叔父当年亦有幸亲见蔡邕抚琴。”

“初见这琴时,我便有所猜测,试弹后更确信无疑。”

“当世能奏出此等清音的,唯有吴越流传的焦尾琴!”

李牧朗声笑道:“南阳诸葛亮,果然名不虚传。若得闲暇,可至许都清泉小筑一叙。”

诸葛亮欣然应道:“承蒙先生相邀,岂敢推辞?只是亮此行尚有师兄相伴,不知可否同往?”

李牧目光掠过人群中气度不凡的士子,颔首道:“无妨。”

诸葛亮再施一礼:“如此,亮便不扰先生雅兴了。”

虽未通姓名,但诸葛亮何等敏锐?

众目睽睽之下,李牧以“清泉小筑”相邀,又默许蔡邕女婿身份,已是诚意十足。

“师弟好机缘,竟是焦尾琴!”那风采卓然的士子,正是庞统。

史料载庞统“雅气晔晔”,杨戏更在《季汉辅臣赞》中称其“军师美至”。

虽赞词难免修饰,但以杨戏耿介之性,断不会违心夸赞。

昔年庞统未仕时,便得顾邵、陆绩等江东名士推崇,司马徽更誉之为“南州士之冠冕”。

诸葛亮笑答:“师兄莫急,我已为你求得同往之机。”

庞统挑眉:“拜帖如何落款?总不能写‘蔡邕女婿’吧?”

诸葛亮轻笑道:“先生不言,想必是不愿惊动此地士人。欲知详情何难?径直前往清泉小筑问询门人便是。

二人谈笑之际。

李牧已揽着蔡文姬再度上马,朝许都方向归去。

虽是春日游赏,然郊野条件简陋,李牧终究不会真的夜宿荒郊。

郎君今日竟对那诸葛亮青眼有加,着实令妾身意外。蔡文姬倚在李牧怀中轻语。若是寻常书生,莫说触碰焦尾琴,早被持枪骑士驱赶了。这诸葛亮狂歌扰兴,李牧非但不恼,反允其抚琴,更邀其赴清泉小筑做客。

这些年何曾见李牧主动邀约士子?便是郭嘉这等人物,也不知吃了多少闭门羹。

南州有奇士,既遇之,自当一晤。李牧随口应道。

蔡文姬见其不欲多言,便不再追问。确如她所言,李牧今日之举迥异往常。

然李牧所思所虑,实非寻常结交之事。那诸葛亮可是能助刘备在绝境中开辟三分天下的奇才!若非关羽遭遇曹孙联军合围,兼之荆州内乱,隆中对几乎功成。

世人多谓留关羽守荆州乃失策,却不知当时除云长外,更有何人能逼得曹操几欲迁都?

李牧本不会主动寻访诸葛亮,此等热脸贴冷之事非其所愿。但若对方自投门下,岂有拒之之理?

军师学院尚缺良才,既有明珠送上门来,岂能暴殄天物?

甫至清泉小筑,便见郭嘉与戏志才已在门前等候。

显谋果真携美春游去了。郭嘉忿然道,我等劳心劳力,他却逍遥快活,着实气人。

戏志才嗤笑:你家中尚有 ,我尚孑然一身呢。

郭嘉挑眉:要不我告知文若,就说你思娶了?

休要添乱!戏志才瞪眼,我方才以调养为由拒了文若说媒。张仲景言明,至多三年,我又可去勾栏听曲,娶什么荀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