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21

司空曹操讨伐伪帝袁术立下大功,特赐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旧例,赏赐青龙玉璧一对。

朕,期盼司空早日归来!

星河璀璨,君臣同心!

..

得陛下如此信任,我心甚慰!

虽然圣旨是信使直接送到曹操手中,而非派人宣读。

但曹操明白刘协的心意,这是听闻孔融与张绣军之事,担忧曹操心有不安,特意派精骑快马加鞭送来。

显谋,多亏你在关中的安排,否则孔融这一起兵,朝中必有人对我诽谤中伤。

曹操看向李牧,再次感慨其在关中的谋划。

若非李牧运筹帷幄,借刀除去多数公卿,即便没有孔融之事,也会有其他事引发朝臣对曹操的构陷。

若非李牧谋划,让刘协对曹操充分信任,身边公卿不时进谗言或劝刘协制衡曹操,君臣之间也难以互信。

更不用说让曹操获得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旧例的殊荣了。

李牧轻摇折扇,扇面鹤鸣九霄图,傲视苍穹。

在曹操与刘协的关系处理上,李牧设想过多种方案。

如昔日向曹操进言,以法治国,以仁辅世便是其中一策。

但曹操并未采纳。

李牧曾听闻一个有趣的说法:若将刘禅换成赵构,南宋能否驱逐外敌?

汉末三国,群雄割据,刘禅是个颇具争议的蜀汉君主。

扶不起的阿斗之说广为流传,皆以为刘禅昏庸无能,致使蜀汉覆灭。

但也有人认为,刘禅虽非雄主,但以昏庸无能评价实在冤枉!

单是与诸葛亮君臣无猜这一点,就已胜过多数君主!

诸葛亮在世时,对其信任有加。

诸葛亮去世后,不仅重用《出师表》所荐人才,还将诋毁诸葛亮的李邈处死。

须知刘禅鲜少动杀心,却因李邈诽谤诸葛亮而起杀意。

何来权臣之说?

在刘禅心中,诸葛亮就是相父,岂有权臣之嫌?

再看姜维,本为降将,诸葛亮去世后朝中多少人与姜维不和?

就连诸葛亮之子都对姜维颇有微词,甚至将其比作宦官黄皓,但刘禅仍任命姜维为大将军,支持其北伐!

看似平庸之主,实则大智若愚。

毫无疑问,刘禅是个十分称职的君主。

虽自身才能有限,但刘禅深知该信任何人。

刘禅宠信宦官,实则是为了制衡朝中士人势力。

姜维不同于诸葛亮,无法兼顾军政大权,自然难以理解宦官是刘禅用来平衡朝局的手段。

若非如此,面对文臣普遍反对北伐的局势,刘禅又如何能坚持己见?

倘若姜维能如诸葛亮一般军政皆通,刘禅必然欣喜不已!

李牧的另一计划,是将刘协培养成刘禅式的人物。

并非如汉武帝刘彻那般雄才大略,而是如刘禅般善于权衡。

刘彻虽英明神武,但晚年猜忌之心极重,连太子都难逃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