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18

事已至此,杨司徒说这些有何用?桥蕤虽感遗憾却无悔意:太子虽死,但我会保护陛下和太子家眷。曹操檄文明言只诛祸首,这意味着寿春百姓可免于屠戮。

袁术已败退淮南,桥蕤决不能让桥氏一族陪葬。

更何况在桥蕤看来,这已是最好的结局。

袁术膝下仅袁耀一子,既无其他子嗣,也无庶出。

曹操承诺,只诛袁术、袁耀二人,其余家眷妻女皆可免死。此诺既是对寿春城的安抚,亦是对袁术旧部的劝降。

这一攻心之策,效果显着。

豪杰义士多存忠义之心,若屠戮袁术满门,必激起寿春守军死战。

桥蕤亦是如此。

但若只杀袁术父子,余者皆赦,那些尚存忠义之人,便能为保全故主家眷而放弃抵抗。

“杨司徒,我们敌不过曹操。”桥蕤沉声道,“陛下虽出身名门,却自毁根基。我等受其恩义,纵有错处,亦曾竭力扶持。”

“可如今,连孙策都叛了,陛下在徐州一败涂地。”

“南阳败退豫州,豫州败退九江,如今再败,陛下还能退往何处?”

“江东有孙策,徐州有吕布,荆州有刘表,豫州有曹操,皆欲除陛下而后快。”

“陛下已无东山再起之机。”

“再战下去,李丰、梁刚之辈,真会为陛下效死?刘勋、张勋之流,又岂会尽忠?除纪灵外,余者皆会叛离!”

“我承认,此番回寿春,是为助曹操破城。但我未料淳于琼会杀太子。杨司徒若欲为太子 ,不如与我共投曹操,取淳于琼首级祭奠太子!”

“如此,也算偿还陛下恩义。”

“杨司徒,三思吧!真要搭上我等家眷,乃至陛下、太子的亲族,与曹操拼个鱼死网破吗?”

杨弘闭目沉默,良久方叹:“桥将军,你所言确为众人着想。但陛下待我恩重,我杨弘誓不事二主。望念旧情,容我归隐。”

曹操的攻心之策,令寿春城内人心涣散。

李丰、梁刚之流趁乱劫掠钱粮,弃城而逃。

杨弘之辈闭门不出,静待结局。

而如桥蕤者,则纷纷递上降书。

袁术败亡,袁耀身死,这短暂的大仲王朝,终是众叛亲离。

桥蕤调重兵护卫袁术家眷,免遭乱兵劫掠。

城外,风云未定。

曹操翻阅着接连呈上的降表,嘴角泛起讥诮:袁公路此刻怕是想破头也不明白,这些昔日鞍前马后的臣属,临到生死关头竟没几个愿陪他赴黄泉。

倒是淳于仲简够狠辣。他摩挲着剑柄冷笑,若非他杀了袁耀,寿春城哪能破得这般利落。改日相见,定要为他向天子请功。

郭嘉早已悄然回到军中。先前监视他的淳于浆,早被接应的典韦一记飞戟了结性命,至死都没看清杀机从何而来。

传令三军!曹操振臂挥动猩红披风,青釭剑在暮色中泛起寒光,劫掠寿春者——斩立决!

李牧、荀攸、郭嘉三人如影随形翻身上马。这场由袁术私刻玉玺引发的荒唐闹剧,终将在此夜落下帷幕。

恶战?不过笑话。

若依戏志才之策,此刻徐州惨剧必将重演——当年两征陶谦时尸横遍野的景象,曹操记忆犹新。戏志才终究缺了份执棋布局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