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顿时了然——这哪是什么器重,分明是曹操设下的杀局。先捧高孔融,再逼他去虎口夺玺。
你孔融不是自视甚高吗?不是要管天下钱粮吗?有本事就去把玉玺拿回来!拿不回就趁早滚蛋!
虽然众人都知这是曹操授意,可无凭无据,谁能说破?
“孔文举未免太不识趣,真当满朝公卿都是庸碌之辈?”
“曹孟德岂是好相与的?当年随驾东归的大臣,多少都折在关中......”
“且看他敢不敢去寿春?”
“由不得他不去!若畏缩不前,日后如何统领少府?”
殿中议论纷纷,昨日被孔融斥责的官员更是暗自快意。
孔融攥紧袖中拳头,此刻方知中了曹操圈套。今日朝堂上的吹捧举荐,原是为此刻的杀招铺路。
唯有年轻的汉献帝刘协仍在困惑。十五岁的天子虽每日临朝,却难辨其中机锋。他只牢牢记得:传国玉玺是朕的,绝不能让逆贼袁术私藏!
刘协满怀期待地望向孔融:“孔爱卿,你可愿为朕取回传国玉玺?”
刘协的帝位本是董卓所立,始终欠缺正统之名。
若能得回传国玉玺,必能稳固皇权。
孔融此刻进退两难。
若应允,袁术怎会轻易交出玉玺?
若拒绝,今后在许都恐难立足。
即便担任少府,那些属官岂会听从调遣?
太尉杨彪上前奏道:“陛下,不如让臣修书予袁术。臣妻乃袁术之女,或可劝说其归还玉玺。臣愿亲赴寿春。”
曹操眯眼打量着杨彪,心中暗赞:杨太尉以退为进,这是在逼孔融表态。
他理解杨彪的顾虑。
杨彪与袁术有姻亲之谊,玉玺又在袁术手中,难免受人猜疑。
往日或许无碍,但见识过曹操的手段,又想到那位令人生畏的谋士李牧,杨彪不得不为弘农杨氏考虑。
袁术自寻死路,岂能连累杨家?
孔融闻言,拳头攥得更紧了。
杨彪这一开口,便断了他的退路。
若天子应允杨彪所请,他孔融将颜面尽失。
此行未必能成,但若不去,许都再无容身之处。
心高气傲的孔融岂能忍受这般屈辱?
“陛下,臣愿前往寿春!”
“传国玉玺乃汉室重器,袁术岂能据为己有?”
孔融言辞慷慨,正气凛然。
刘协龙颜大悦:“有孔爱卿出马,必能功成!”
“只要取回玉玺,少府之位与封侯之赏,朕绝不食言。”
孔融沉声应道:“臣定当竭尽全力。”
曹操见计谋得逞,上前奏道:“陛下,袁术向来猖狂,单凭将作大匠恐难震慑。”
“臣有一策,请陛下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