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颗粒火药!原来早已摸索出来了!

文立凯闻言,浑身剧震,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配比,这个他从未深究过的方向,殿下竟对火药如此感兴趣、且似乎还很精通?

他连忙躬身,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狂喜:“谢殿下指点迷津,学生……学生愚钝,竟从未想过从配比上寻求突破,只知循规蹈矩,殿下此言,如拨云见日,为学生打开一扇全新大门,学生定当详加试验,不负殿下厚望。”

朱慈烺摆摆手,心中感慨万千。他脑海中又浮现出孙元化这位明末火器巨擘的身影:“文先生,孤还记起,孙元化大人于战铳铸造一道,造诣精深!其‘炮膛直径误差不得超过三厘’之严规,‘炮管厚度需与炮弹重量成正比’之铁律,‘炮口仰角与射程计算公式’之精妙,乃至‘铁芯铜体复合铸造’之巧思,皆为惊世之才,更有‘铳台图说’之论,炮台墙体需厚五尺,炮位间距需达三丈,凡此种种,皆乃火器规范、阵地部署之圭臬,孙大人之学,博大精深,实乃我大明瑰宝,其‘铁芯铜体’之法,内韧外坚,可耐膛压,实乃铸炮之绝艺。”

“殿下。” 文立凯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荡,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热泪盈眶,“学生……学生替先师……谢殿下,谢殿下不忘先师之功!记先师之学。”

孙元化含冤而死,其心血几近湮灭,如今得太子殿下亲口提及,并高度赞誉其“铁芯铜体”等绝艺,文立凯心中积压多年的委屈与悲愤,此刻化作滚烫的热泪,汹涌而出!他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朱慈烺连忙上前扶起他,语气郑重而带着一丝沉痛:“文先生请起!孙大人之案,乃千古奇冤!孤在此立誓!待时机成熟,孤必彻查此案!还孙大人清白!昭告天下!以慰忠魂!!”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文立凯,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托付:“眼下,孤有一事相托!请先生务必!将孙大人毕生所学!连同徐光启徐阁老传承之火药、火器、火炮等精要!详加整理!系统编纂!务必完整!务必全面!孤要将其刊印成册!研学留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慈烺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远见和雄心,如同洪钟大吕,在堂内回荡:“孤所思者,非仅先生一人,非仅火药局一处,孤要的是,千千万万个精通火器、火药乃至百工技艺之大明俊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乃我大明中兴之基,万世不移之本,孤要让孙大人、徐阁老之学,薪火相传!光照千秋。”

文立凯浑身剧震!抬头望着眼前这位目光如炬、胸怀天下的少年太子,胸中热血如同熔岩般沸腾。他重重叩首,声音哽咽却斩钉截铁,每一个字都仿佛用尽全身力气:“殿下高瞻远瞩!心系社稷,学生……文立凯,在此立誓,定当竭尽残生之力,呕心沥血,将先师与徐阁老之学,整理成册,刊行于世,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众人听闻此,也多是内心震撼!这太子殿下,确实与众不同,从来只听说刊印诸子百家学说,教人仁义礼智信,何时听说过哪个太子储君竟然对这西洋火器如此重视的?众人心下都各自寻思着,也在打量这位十五岁的太子爷,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好,好。” 朱慈烺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与期许。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堂内众人,心中关于重建大明军工体系的蓝图已然清晰!

接下去,就是开动这轰隆隆的火器制造,打造全新的火器军阵,朱慈烺心想,在这全新火器军阵面前,什么蒙古骑兵、什么满清八旗,都叫你老老实实回家载歌载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