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凯调整了一下呼吸,继续道:“学生等,在木炭选材与烧制上,亦有所改进!摒弃软木,专取柳木、松木、桑木等硬木,劈成寸许小块,置于特制闷窑之中,隔绝空气,文火慢煅!所得木炭,质地坚硬,孔隙均匀,燃速稳定,发火迅猛!远胜寻常木炭!”
他话锋一转,语气更加郑重:“至于殿下所提之‘颗粒化火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旁的朱慈炯早已听得入了迷,小耳朵竖得笔直,身体微微前倾,眼睛瞪得溜圆,生怕错过一个字!这可是他心心念念的火器奥秘啊!
朱慈烺也精神一振,身体微微前倾:“哦?文先生快快讲来!”
文立凯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回到了那个改变火器命运的偶然时刻:“殿下!王爷!我大明旧式火药,多为粉末状,弊端甚多!其一,极易吸潮!遇雨则废!其二,粉末火药燃烧,时快时慢,极不稳定!射程、威力,飘忽不定!此乃火器之大忌。”
“说来也是一个巧合!”文立凯略带微笑地回忆起来,“当年在登莱火器营,一次学生不慎将一批新配好的火药淋湿了些许。学生心中懊恼,又不忍废弃,便将其摊开在木板上,置于通风处晾晒。待其半干,结成块状,学生便用竹刀将其划成大小均匀的小方块,复又彻底晒干。本欲研磨回粉,孙大人见了,却灵机一动,取了些方块火药去试烧……”
文立凯眼中爆发出神采,声音也提高了些许:“结果,轰然一声,那火势之猛,燃烧之速,远超寻常粉末火药。孙大人与学生反复试验,最终确认,此‘颗粒火药’,燃烧充分,爆发力强,不易受潮,且燃烧速度稳定可控,实乃火器威力倍增之关键。”
他详细解释道:“其制法,其实简单!取精制火药粉末,加入少量清水,调和成粘稠糊状,均匀摊铺于光滑木板之上,厚约半寸。置于通风阴凉处,晾至半干,触之微硬而不散。此时,以锋利竹刀或钢尺,将其划成黄豆大小之均匀颗粒,再彻底晒干,最后,用细孔筛网筛去碎末,所得颗粒,互不粘连,孔隙丰富,威力倍增!学生曾亲自测试,颗粒火药较之粉末火药,射程可增三成,威力可增五成,哑火率更是大大降低。”
“妙,妙啊!” 朱慈烺忍不住抚掌赞叹,眼中满是激赏,“文先生,孙大人,尔等真乃我大明火器之栋梁,此颗粒火药,实乃破敌利器,孤心甚慰,甚慰啊!!”
他随即想到另一个关键点:“对了,文先生,如今火药局所用硝、硫、炭配比,仍是《武备志》所载‘硝八成、硫半成、炭一成半’之旧例否?”
文立凯点头:“回殿下,正是此方,沿用已久。学生也曾尝试微调,但……但效果不甚显着,故仍循旧例。”
朱慈烺心中了然。后世无数试验早已证明,黑火药最佳配比当为“硝七成半、硫一成、炭一成半”。硫磺比例过低,燃烧不充分;过高,则易爆燃失控。
他立刻道:“文先生,孤曾于一本西洋杂书上见一记载,其言火药配比,硝石约七成半、硫磺一成、木炭一成半时,燃烧最为迅猛彻底,威力最大。此比例,或可一试,你可在现有基础上,上下微调,多做试验,以验其效。孤以为,硫磺一成,或能使其燃烧更充分,爆发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