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她得知自己的民俗文化旅游节,被安排成“集中视察”的压轴大戏时,唇边不禁泛起一抹玩味的笑意。
“有意思。”她放下茶杯,青花瓷的杯盖与杯身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鸣响。
她的秘书是个同样精干的年轻女性,低声分析道:“领导,这个方案对我们最有利。工业开道,农业稳中,最后以我们的文旅节作为亮点收尾,这等于是在向全县宣告,文化旅游是我们青阳未来发展的活力所在,是点睛之笔。”
“何止是点睛之笔。”赵琳的目光落在方案上,眼神里闪烁着欣赏的光芒,“这一手,把三个互不相干,甚至有些冲突的活动,变成了一个逻辑严谨、层层递进的整体叙事。叙事的主题,就是青阳县未来的发展蓝图。这份功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她对政治的敏感,让她比王振和李建国看得更深一层。她看到的,不只是矛盾的化解,更是一种高明的议程设置能力。
“那个叫江澈的年轻人,有点东西。”赵琳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县委大院,“帮我约一下,下周,我想请江科长喝杯茶。”
几乎是同一时间,县委大院的各个角落,那些消息灵通的科长、主任们,都通过各自的渠道,得知了这场“行程表风波”的始末。
一个下午的时间,县委办新来的江秘书,用一种近乎传说的方式,在整个青阳县的权力中枢,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亮相。
人们在私下议论时,语气里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江澈,对此毫不知情。
他刚刚关掉电脑,伸了个懒腰,感觉浑身舒泰。又一个摸鱼的下午过去了,窗外的天色已经染上了温暖的橘红色。
完美。
他解决了下周的隐患,保住了自己未来一周的清闲时光。现在,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回家路上要去菜市场买点什么。是买条新鲜的鲈鱼清蒸,还是买块五花肉做红烧肉?
就在他哼着小曲,拎起自己的保温杯,准备迎接美好的下班时光时,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机,突兀地响了起来。
江澈的动作一顿,心里“咯噔”一下。
这电话,是周国华办公室的内线专线,只有书记本人和他能用。这个时间点,书记早就回家了才对。
他带着一丝不祥的预感,接起了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周国华沉稳而略带一丝疲惫的声音。
“小江,你来我办公室一趟。”
江澈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书记,您还没走?”
“走不了了。”电话里的声音顿了顿,似乎有些无奈,“国有林场的陈场长来了,哭天抢地的,非要见我。你过来,跟我一起听听,这又是个烫手的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