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蛛丝马迹,从旧报纸里发现的疑点!

在1999年那篇关于王志强扭转项目局面的报道里,记者采访了项目的一位负责人,那位负责人说:“多亏了王镇长,他亲自带着我们,调整了原来的施工方案,解决了之前一直困扰我们的资金调拨问题……”

而在更早的,关于林国栋的报道里,也提到过这个项目。当时林国栋正雄心勃勃地宣称,他已经争取到了一笔市里的专项扶持资金,即将到位。

然后,林国栋就“贪污”了。那笔他争取来的资金,自然也就成了王志强的“功劳”。

这手法,太熟悉了。上一世,江澈在省厅,见过太多类似的权斗手段。摘桃子,泼脏水,借你的功劳,当我的阶梯。

王志强这个人,绝对是个中高手。

江澈甚至可以想象,当年的王志强,是如何一边在林国栋面前鞍前马后,一边在背后,悄悄地编织那张陷害他的网。

他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林国栋的案子,就是王志强一手策划的。动机、时机、受益人,所有逻辑都完美闭环。

可是,这些都只是推论。

这些旧报纸,可以证明王志强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无法证明他是主谋。想要推翻一个已经生效二十年的判决,靠这些旁敲侧击的“合理怀疑”,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需要一把能直接刺穿真相的刀。

一个能站出来,指证王志强的人。

或者,一件能直接证明当年案卷是伪造的物证。

江澈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大脑飞速运转。

办案的警察死了,检察官和法官调走了,周伟成了王志强的心腹,这些人都不可能成为突破口。

唯一的缺口,似乎只剩下那个做伪证的会计——张文清。

根据卷宗,他是这起栽赃案里,最关键的执行者。那本假账,很可能就是出自他手。威逼,还是利诱?二十年过去了,这个老人心里,是否还藏着当年的秘密?是否还存有一丝愧疚?

可是,他的地址已经随着旧城改造消失了。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搬迁了五年,要去哪里找?

江澈停下脚步,目光再次投向窗外。

夜色深沉,县委大院里寂静无声。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快步走回电脑前。

一个退休的财政局总会计师,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市民。他是一个享受着国家退休待遇的干部。

他的档案或许会随着搬迁而难以查找,但有一样东西,是绝对不会断的。

——他的养老金和医保关系。

只要他还在安平县的地界上活着,就一定会在某个社保所或者街道办,留下他最新的信息。

而江澈,作为县委书记的秘书,以“关心慰问退休老干部”的名义,去县社保局查询一份退休人员的最新联系方式,这难道不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甚至值得表扬的事情吗?

一条全新的、通往真相的小路,在江澈的面前,缓缓展开。

他看了一眼墙上的钟,已经凌晨一点了。

江澈非但没有感到疲惫,反而精神异常地亢奋。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这场棋局的攻守之势,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他不再是被动应付的防守方。

他要开始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