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学堂初建,教育改革

“那就先办。”陈墨转身,“命工匠今日动工,拆墙、清地、立基。工地立碑——‘大胤新学·陈氏实务堂奠基’。字要大,碑要高。”

苏婉娘沉吟片刻:“光有碑不够。得让人知道,这学堂不是权贵私产。”

“所以招贤令今日发布。”陈墨从案下取出一卷黄纸,“凡报名者,每月供米一石,结业授职。不限出身,不论男女,皆可旁听。”

楚红袖皱眉:“女子旁听?这可是捅马蜂窝。”

“马蜂早该捅了。”慕容雪将羊皮卷放在案上,“我带出的女兵,战力不输男卒。缺的不是能力,是机会。”

柳如烟接过黄纸,指尖摩挲纸面:“李玄策必会反扑。他那些塾师,专靠束修过活,若学堂一开,生源断绝,他们便没了饭碗。”

“那就让他们饿着。”陈墨道,“你手上有《风月录》,李氏贿买科举案,可匿名投书府城茶馆、酒楼、书肆。三日内,让全城都知道,阻我办学的,是怕寒门子弟抢了他们的功名。”

柳如烟颔首:“今晚就办。”

“还有。”陈墨转向苏婉娘,“招贤令末尾,加一条——‘课程公开,每月初一、十五,设讲坛于庄前广场,凡百姓皆可听讲’。”

苏婉娘一怔:“这……等于把知识散给外人。”

“知识散出去,人才才会流进来。”陈墨道,“他们怕我们垄断,我们就反其道而行——公开授课,免费听讲。看谁还敢说我们图谋不轨。”

慕容雪眼中微亮:“若真如此,不出十日,周边农户、匠户、商贩子弟必蜂拥而至。”

“正是。”陈墨提笔,在黄纸上写下八字校训:“知行合一,利国利民。”

苏婉娘接过笔,补上落款:“陈氏实务堂,主理:陈墨;教习:慕容雪、苏婉娘、柳如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黄纸盖印,当夜张贴全城。

次日清晨,东院围墙已拆去半边,工匠搬运石料,夯土立基。碑石运至,高七尺,宽三尺,正面刻着“大胤新学·陈氏实务堂奠基”十一个大字,笔力遒劲。

消息迅速传开。

城中茶馆议论纷纷。有说陈家借办学募私兵的,也有说女子授业败坏纲常的。但更多人关注的是“每月一石米”和“结业授职”。城南铁匠铺的学徒天未亮就赶来报名,说愿学火器锻造。西街账房先生带着两个儿子,求录为商科旁听生。甚至有农妇抱着孩子,问能不能学怎么防虫害。

李氏反应迅速。

当日下午,三名老塾师联名上书学政,称“陈氏以利诱民,蛊惑人心”,并散布谣言:“学堂实为军营,结业者皆编入护庄队,早晚要造反。”

更有士族子弟在酒楼扬言:“工商贱业,岂配设教?待我上本参他!”

陈墨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