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不怒,只从腰牌夹层取出一枚金穗稻种子,置于案上。
“你们封我的课,封不了活命的本事。”
他抬眼,声音沉稳:“从今日起,陈氏匠塾改名为‘匠塾工坊’,不设门槛,不问出身。凡愿习冶铁、水利、机械者,免束修,供食宿,结业后聘为陈氏工坊技吏,月俸三两起。”
厅内骤静。
那带头者脸色铁青:“你这是私设书院,触犯律令!”
“我设的是工坊,不是书院。”陈墨平静道,“工匠学技,为的是造物,不是科举。若朝廷要问,我只说——我在招工。”
他转身,不再看众人,只对身旁仆从低语:“记下今日在场者。凡撕书者,永不录用;凡静观者,留档备查;凡低头不语者——”
他目光扫过角落一名瘦弱学子,那人袖中似藏有物,指尖微颤。
“记下名字,明日送一份《齿轮传动原理》到他房中。”
仆从领命而去。
陈墨走下台阶时,柳如烟悄然靠近:“告示已拟好,我用琵琶弦拓印百份,今夜便贴满城南。”
“不必全城。”陈墨道,“只贴贫巷、码头、铁匠铺后巷。要找的不是读书人,是肯动手的人。”
苏婉娘此时从侧廊走来,眉间隐忧:“若士族上奏弹劾,说你聚众谋逆……”
“他们若敢告,我就把冶铁坊伤亡名册、火药案官库纹纸、还有今日举人联名书——一并送进京。”陈墨淡淡道,“看是他们的‘圣道’硬,还是我的‘实证’硬。”
苏婉娘默然。
楚红袖从暗处走出,手中拿着一张刚拓的告示。她忽然道:“若真能招来寒门子弟,倒可建‘轮训制’——白日做工,夜间学技,三年成师。”
“就按你说的办。”陈墨点头,“明日我亲自写一份《匠吏章程》,列明晋升、薪俸、专利分成。”
他停顿片刻,又道:“再加一条——凡技改有功者,可携家眷入陈氏庄堡,授田二十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柳如烟眸光微闪:“这等于是给工匠立户籍了。”
“不是立户籍。”陈墨望向地图,“是重新定义‘民’。”
他指尖划过地图上的庐州城,缓缓移向城南贫巷、码头、铁匠聚居区。
“他们说技学乱纲。那我就让这‘乱纲’之学,养活十万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