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众人手中金银财帛,尽成废纸。更堪忧者,当时朝廷于金融一道,实无主权可言,难以应对如此巨变。
表面上看,三家钱庄皆由陈掌柜主事。然其幕后另有其人——乃川汉铁路公司总收支(总经理)也!此人手握三百五十万两白银巨款,皆是民间集资修筑铁路之血本,实际负责人正是那位红顶商人。
该笔巨款多半存入三大钱庄,钱庄则借此雄厚资本大肆炒作,以图厚利。故而两相捆绑,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势。
为挽救危局,京城决意由官方出面作保以稳定市场。于是沪上道台出面,与九家外资银行订立借款合同,朝廷担保偿还,分六年还清。
另又拨付官银三百万两,存放于沪上两大钱庄,冀望此二巨头得以维持,静待股市回春。幸而金融局面渐趋稳定,若能挺过此关,大局尚可挽回。
经此一事,街面之上,人气倒也逐渐回缓。只是有权有势的,越发横征暴敛;无权无势的遭了这番风波,也只得自认晦气,唉声叹气罢了。
当时权贵敛财,无非两种途径:一为买官,二为办事。捐税作为朝廷实际所能掌握的重要财源,其地位日益凸显。
既然捐了税,自然就图个实职。因此,权贵之门庭若市,朱门之前车马不绝。欲入其门,并非易事。仅“门敬”一项,便需白银二百两起步。唯有献上此数,才得登记入册。若再灵醒些,稍加打点,方能摸清其中真正的门路。
可世上之人,未必个个皆精通钻营、善于算计。市井之中,亦不乏那些老实巴交、本分度日的实在人。他们四处托请,却屡屡碰壁,甚至连手头那点辛苦攒下的银两,也被有心之人骗了去,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凄惶无依。
此刻正在茶馆中长吁短叹的这位,便是如此一个人物。这已是他第三回进京了,所要求的,本也是十分正经的差事。奈何银钱使去不少,事情却依旧没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