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两朵,天各一方。”这对兄弟性子截然不同,一个隐忍藏锋,一个却按捺不住,只想及时行乐。眼见金玉林前脚刚走,张广后脚就推起板车,铆足了劲飞奔而去。
“不讲道义的玩意儿!你既不仁,就休怪我不义。从此咱俩两清,谁也别欠谁!”他一边推车疾走,一边低声嘟囔,话里掺着几分愤懑,可更多的却是压不住的狂喜——眼前这沉甸甸的三个菜筐,才是实实在在的指望!
他一口气将车径直推回租住的小院,反身闩上门,做贼似的、轻手轻脚地将白花花的银锭子藏进炕洞深处。忙完这些,他搓了搓手,掂量出几块碎银揣进怀里,转身就朝外走。
“嘿!平地一声雷,转眼富家翁!”他心头滚烫,脚步发飘,只觉得满京城都该对他点头哈腰。“爷如今也是有钱的主了!大酒楼咱怕露怯,可街口那小馆子……还不得让爷去尝尝咸淡,享享清福!”
自在馆坐落在西四牌楼边上,是新开的满菜馆子。门面不算大,生意却极是红火——全凭三道拿手招牌菜:红烧面筋、爆三样、五香猪肝。
莫看这几样菜名头寻常,如今却颇有来历。那五香猪肝原出自满人祭祀旧俗。春秋大祭时以整猪为供,肝腑仅以盐水焯拌而食,称“盐法猪肝”。而如今自在馆将其改良,以秘制卤水慢煨而成,入口香糯、毫无腥气,实是下酒的妙物。
爆三样更是旗人最心爱的一道菜。自入关后,羊肉烹法百变,经名厨之手调理,虽仿者众多,却少有能做到火候精准、滋味醇厚的。
红烧面筋则原为寺院素斋之味,后被旗人家学了去,成了年节必备。如今虽不拘时节,也简单。可地道的做法,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才能尝到。
可偏偏就是这看似平常的菜肴撑起的店面,却也渐渐生出“看人下菜碟”的势利眼。一家饭馆能否长久,灶上的手艺占五分,柜上的待客之道也占五分。
若是味道差了,老主顾便不再登门;若伙计只认赏钱、不看人情,再好的菜也留不住人心。
自在馆如今便是如此。许是来往富少文人多了,连跑堂的也自觉高人一等。方才还在门口热热络络地招呼:
“三爷,您里面请,今儿还是老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