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矣。”
陆风轻掸官袍袖口浮尘,荀攸亦颔首:“东莱屡遭黄巾洗劫,豪族势力薄弱。正如——”
“根基之地。”他与主公相视一笑。
闲暇时,他常与陆风探讨以各郡县为起点的战略布局。
多年来相处,他早已摸透主公的心思。
东莱最显着的优势便是紧邻大海。
更兼黄河入海口坐落于此。
水上交通极为便利。
借助主公掌握的大明宝船与飞剪船等先进船舶,快速打造精锐水师不在话下。
东莱的地理条件非但不会束缚陆风发展,反将成为重要助力。
这方面完全无需担忧。
如今动荡的青州遍地流民。
只要东莱建设得安定繁荣,何愁无人投奔?
至于经济问题,坐拥陆氏商会的陆风更不必发愁。
荀攸认为,比起政务处理,主公更精于理财之道。
通俗来说,就是会赚钱!
"原来如此?"
黄忠等人面露困惑。
看来他们确实跟不上思路。
完全无法理解主公与荀长史的谋划。
"好了!"
陆风击掌示意众人集中注意力:"朝廷任命已至,诸位不必多虑。今日召集各位,是要立即展开准备工作!"
"家眷可托付给陆一与陆氏商会安置。"
"他们不便随军行动。"
"但暗卫与商会的实力有目共睹,安全无须担忧。"
"接下来是整军事宜。"
"六千陆家军与三千背嵬军必须全部带走。"
当年平定黄巾之乱时,陆风缴获张角部五千战马。
其中三千匹通过商会秘密运回庐江,尽数训练成陆家军。
陆风赴南阳就任月余后,曾专程回庐江将这支部队调来。
众人朗声笑道:“主公安心!”
黄忠等将领皆露出放心之色。他们追随陆风最浅的也有半载,忠诚尽数超过九十五,绝无二心。陆风的诸多隐秘,诸如暗卫之事,他们亦早已知晓。
陆风颔首道:“甚好!即刻整备,两日后发兵青州,平叛!”
众将抱拳:“诺!”随即退下准备。
荀攸上前进言:“主公,此战若要顺利,研究工坊的工匠须随军同行。军械补给方可无忧。朝廷的支援,怕是杯水车薪。”
天子素来吝啬,加之陆风已触怒圣颜,讨要钱粮难如登天。至于大将军?不暗中作梗已是万幸,岂能指望援助?
陆风深以为然:“正有此意。稍后我便与黄老商议,抽调工匠随行。其余家眷物资,交由暗卫与陆氏商会转运。”
他又叹道:“可惜水路未通,海商未成,否则走水路更为迅捷。”
南阳深处内陆,水运不便。陆风此前亦不愿过早显露造船之能,免生事端。待至青州,境况自当不同。
荀攸宽慰道:“此事急不得,亦无需急。时日尚长,徐徐图之便可。”
“好!”
陆风爽快应道:“我现在就去工坊那边!府衙的事就托付给你了!”
“遵命!”
荀攸恭敬抱拳。
离开府衙后,陆风直奔研发工坊,找到黄承彦说明来意。
“包在我身上!”
黄承彦当即拍板应承。
如今黄家与陆风已是利益共同体。
这一年来,他们从陆风处获取了大量机关术与木艺精髓,既心怀感激又忠心耿耿。即便陆风下令驱赶,他们也绝不会离去——更勿论对陆风前程的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