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遵旨!”
当庆国朝廷手忙脚乱地开始灭火时,那精美的画册所带来的影响,早已如同病毒般在庆国境内扩散。
茶馆酒肆中,人们交头接耳,不再只是悲痛于将士的伤亡,更多了几分对大华的怨怼和对朝廷决策的质疑。
“我就说嘛,大华一直在利用我们?他们自己打不过北恒,就拿我们庆国儿郎当盾牌!这下你们相信了吧,陛下这是上当了啊。”
“是啊,朝廷当初就不该掺和这浑水!现在好了,人死了,还被画成画册嘲笑!”
“听说那北恒侯顾飞,不但火器厉害,这攻心的手段更是歹毒!你看看这纸,这画工,大华和我们庆国谁能做得出来?”
“唉,这仗,怕是要输了......”
悲观、怀疑、怨愤的情绪在民间发酵。
原本就对出兵持怀疑态度的官员和士绅,此刻更是找到了依据,开始在私下或公开场合表达对朝廷战略的不满。
征兵、筹粮等事务,无形中遇到了更大的阻力。
大概又过了三四天时间。
远在大华军营的赵骁,在接到剥夺军职、押送回国的旨意时,几乎瘫软在地。
他知道,自己完了。
即便能留下性命,仕途也彻底终结,甚至可能累及家族。
他对李虎的怨恨,对北恒的恐惧,在此刻达到了顶点。
庆国派往大华的使者,带着一份措辞严厉却又底气不足的质询国书,心情复杂地上路了。
他们知道,这次出使,与其说是问罪,不如说是去探听虚实,看看大华还有没有能力,或者说,还值不值得庆国继续投入。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北恒,此刻的神阙城却显得格外平静。
顾飞站在城头,听着叶秋汇报来自金陵和汴州关于画册引发的轩然大波,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李剑和赵乾,现在恐怕是焦头烂额了吧,哼,让你们没事惹我.......惹我的代价都是你们承担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