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由亲信带着天下督招讨兵马大元帅的仪仗、随行将领、护卫亲兵、随行军医、后勤人员去太原,
他自己紧带着十几个人,离开了大队人马,悄无声息的赶往云中。
就是被发现了肖劲也不怕,这个世道他是看明白了,越是自重的人越容易被孤立,有时候你漏出把柄,人家还会觉的你是可以交往的人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总之烦人的紧,熙熙攘攘的讲的都是利益交换。
杨喜到底是探花郎出身,更有帝师的光荣履历,因此他上任以来,对并州的教育还是很重视的,开天二年这一科并州学子中第的就破天荒的多。
有了这事打底,当杨喜呼吁在并州进行一次开天兴学的时候,整个并州也是积极响应起来了。
肖劲也是提前与杨家联系才知道杨喜去下县的学校进行视察了,岳父这到底是在干正事,早在幽州的时候,酒桌上,常知州就没少吹嘘杨使相改革并州的学校,利用州府的税收结余,为下县的县学乡学提供资助,改善农人子弟的受教育情况。
杨使相还设立奖学制度,鼓励优秀学子努力学习,为地方培养更多人才。
最让常知州佩服的是杨使相与其他官员、饱学之士以及地方士绅共同探讨长期发展的策略,提倡尊师重教,形成了乐善好学的良好风气!
肖劲是在云中书院里头找到杨喜的,这个云中书院是杨使相牵头与地方乡绅、民间力量一起倡议并筹建的。
毕竟府学、州学、县学吃的都是朝廷的拨款,教学内容和方式受到严格控制,注重讲授与背诵,以应对科举考试为主要目标。
这云中书院虽然也有官府参与,可主要经费来源于私人之间的捐赠,更倾向于私学,其管理与运营相对独立,更多地体现了地方士绅和学者的意愿和追求。
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兼顾诗词歌赋、历史文献等,更加注重自学与讨论相结合,颇有当年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性质!成立之后就成为饱学之士文化精英交流的重要场所。
杨喜是去过云中的官学之后,才来到这个他精心培育的私学的。
这时候杨喜正在云中书院的延宾馆里跟欧阳詹山长品茗闲谈呢!
就有门斗上来禀告门外有自称仲石的军人打扮的人,求见杨使相!
欧阳詹笑了“幼罗兄今儿是您的五十大寿,这不娇客就上门了吗?”
杨喜也很得意可还是摆摆手“行周贤弟呀!他呀!是在幽冀遇到挫折,来我这打秋风来了!”
欧阳詹听了杨喜这话也叹了一口气道“到底是认真做事的人,唉!恭亲王也难呀!快请进来吧!”
门斗听了自家山长的吩咐,自然是不敢怠慢了,急忙转身去请人,杨喜忙道“就请他一个过来,那些跟着的人,你们去安排他们吃喝吧,人多了我嫌闹腾!”
门斗连忙答是,欧阳詹不解的问道“恭亲王身边亲丛官那多是能够上达天庭的人,你怎可这么怠慢!”
杨喜冷哼一声“我跟自己女婿在我寿辰之日叙叙旧还有错了,上达天庭也是说坏话,还敢说好话呀!”
欧阳詹知道他心中有气也劝道“此一时,彼一时,你虽然是他多的年老师,可陛下是天子呀!”
杨喜听他说出陛下两个字也来了兴趣,用扇子遮住嘴,把头凑到了欧阳詹耳边呀,“我昨儿刚刚接到的洛阳的书信,你猜怎么着,可出乐死个人的事情了,太后娘娘亲自去长公主府撕灿然郡主,居然被郡主给打了!”
欧阳詹知道杨喜消息灵通,洛阳有不少人给他通风报信,也噗嗤一声笑出声来“这两个亲家母都竟然能够在光天化日之下动手,皇帝太上皇就这么放任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