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是“思而不学则殆”的标杆加典范。
……
既然这片子落到自己手里了,那就不能草草了事。
要是拍这个片子,那动作还不小呢!得奔着拿奖去的!
原时空《霸王别姬》在戛纳电影节上与《钢琴课》共同获得了金棕榈奖,如今不知道还能不能搞到?
毕竟获奖这玩意也要看人脉的。
最明显的就是奥斯卡了,运作成了最强因素。
夏天思来想去,觉得应该整波大活儿!
于是写了个大纲,下午就打电话召集方言等人,并且找人联系芦苇,说要请他当编剧。
……
9月9日,毛熊已有11个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
而夏天他们搞出来的剧本也已经是第三版了。
那家伙吵得,几个人吃饱喝足就开始干,拍桌子瞪眼比谁嗓门大。
你庸俗,他狭隘,我扭曲……没一个好人!
芦苇是燕京人,但单位是西影厂,不过恰好在燕京公干,来的很快。
此时他看到这场景,捂着脸看向夏天:你们这是创作吗?要不直接动手吧!怎么光骂呢!
主要的分歧还是在那个年代上,到底呈现什么态度。
这都已经吵了快三天了!
夏天拿起筷子敲了敲碗:“行了,别吵了,还是听听我的看法吧。”
“我觉得,在时代洪流面前,我们个体都太渺小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无法全面的、理智的、公平的看待那个时代。所以,是非功过要留与后人说。”
芦苇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我想以一个旁观者的,冷漠的,不带个人色彩的描述那个时代,不去揭露也不去批判,不悲哀也不激情。就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摄像机,记录那个故事。我们作为创作者的,不要给观众任何自己的观点……”
“这……”众人开始琢磨起来了。
这倒也是个折中的法子。
是非自有公论,功过后人评说。
自己这些人距离那个时代太近了,甚至可以说从那时走过来的,不可避免的就有各种情绪和偏见。
更做不到辩证的看待了……
也许,让后人自己琢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这个时候的很多文人创作者,都爱搞“教育读者”,或者“意义”那一套。
这也就是夏天的提议,否则其他人一样还会吵的。
又过了两日,第四版剧本写好了。
编剧署名从夏天、芦苇、方言往后排,有七八个人!
然后米兰就疑惑了:“这样就完了?”
你要是君子不好意思出手,我女子不讲究那个,我可就要出手了~
夏天安抚住她:“咱们别参合人家夫妻离婚的事里去。至于出手,放心吧,我这次出手,够他受用一辈子!”
你不懂啊,我这可是夺了他的气运~
狗咬了我,我直接给你送狗肉馆去。潘虹你都见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