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您这是要济灾?”
“是,我理解你的担忧,朝廷不容许在灾年私自开仓放粮,但若不是私自开仓放粮,也不是私人放粮,那么理论上这件事就是可以办的。
粮食到了之后可以由各级衙门来完成发放,这样就不是个人私自开仓放粮了。
如果庙堂上有顾虑,完全可以不提我的名字。”
县令张了张嘴,灾年朝廷最担心的实际上不是饿死了多少人,相反饿死人反而是最简单的事情了。
土地空了就迁移其它地方的百姓来,尸体多了就放一放,大自然会帮他们处理干净的。
朝廷在灾年最害怕的第一是瘟疫,因为这东西是真的会让一片土地上的所有人都死光的,而且瘟疫还会蔓延。
第二个则是民变,无论是因为吃不起饭,还是因为其它原因而产生的民变。
这二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损害会扩大,而且都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才能平息,瘟疫需要派人去压制,民变则需要派遣军队。
而私自开仓放粮则是民变的一个前兆,至于为什么朝廷有这个刻板印象,这主要得问造反专业户白莲教。
白莲教的经典三步走里面的第二步就是开仓放粮,当然也有部分针对朝廷的痛点优化了打法的白莲教教众,他们可能会在第一步就开仓放粮。
饿到头昏脑胀的人是不会在乎礼义廉耻,尊卑秩序的,死亡就在面前,你就是告诉他这是造反,是要杀头也没用,没饭吃要死,被官兵砍了脑袋也要死。
唯一的活路则是开仓放粮的人指明了的,那就是破了城,去抢粮食。
不过若是发粮食的人不接触具体散发粮食的阶段,甚至不在这个过程中宣扬自己的名声,那么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粮食到位,反而可以有效的安抚民意,县令想不出来那位暂任初云郡守的殿下有拒绝这个提议的理由。
但问题不在于这里,问题是这样的话菖蒲得到了什么,这不就是纯撒钱吗?
“先生,这粮食若是直接交给官府,确实应该是可以的。”
“我还有一个要求。”